網頁

2017-01-30

【教學實驗室】廉恥:此「恥」非彼「恥」——學做清醒的人

本文為〈廉恥〉一課的教學紀錄與省思。主軸為對於「恥」及「羞恥心」的思辨,探討「恥」在現代生活的意義,以及轉化為教學的實踐。全文內容包含:課前設立的學習目標、教學流程概要、亮點學習的思索歷程與實踐紀錄,以及課後的學生回饋與教學省思,並提供個人編製的講義,歡迎自由下載。

學習目標

● 閱讀:理解〈廉恥〉文意篇旨及重要字詞句義。
● 寫作:從本文的寫作手法,延伸學習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 哲思:思考何謂「恥」、「羞恥心」,及其在現代生活的意義。

教學流程

  1. 題解:梳理課名「廉恥」→由「恥」會想到哪些詞彙?
  2. 寫作手法提點:平提側注(例:運動員應該具備的能力)
  3. 作者:認識一下顧炎武
  4. 【課文理解Part 1】讀出文章內容與重點 :以各段重點提問,幫助學生擷取並整理段落重要訊息,並加以解說、補充
  5. 【課文理解Part2】問題討論與挑戰:統整性問題→觀看相聲瓦舍影片→ 綜合省思探討→議論文寫作技巧
  6. 查詢並認識含「恥」之詞彙意思
  7. 補充文本與影音:脆弱的力量/知恥近乎勇/恥感文化/羞恥感vs內疚感
廉恥教學講義下載

亮點學習

到底什麼是「羞恥心」?——「恥」與 「羞恥心」在現代生活的意義

備課時,我把「羞恥心」輸入Google搜尋框,赫然發現課文注釋雖然將「恥」解釋為「羞恥心」,但「羞恥心」一詞更常作為"shame"的翻譯,是非常負面的心理狀態。於是閱讀了葉匡時〈少了羞恥心的恥感文化〉〈"羞恥心"原來是不健康,具有破壞性的情感〉兩篇文章,並看過《脆弱的力量》作者的TED演講後,我試著將〈廉恥〉中的「恥」,和「羞恥」、「羞恥心」加以釐清:

  華人或亞洲文化中的「恥」和「丟臉」有密切關係。顧炎武引用歐陽脩批評馮道的言論,並以顏之推來諷刺「變節求榮」的無恥之徒,換句話說,顧炎武認為刻意諂媚以求仕途順利、以亂世為藉口改變節操的人是無恥的,因為他們沒有如顏之推一般,懂得警醒、把持節操、 不為自身利益而捨棄忠貞,而那個深自警惕的標準,就是判斷與反省自己的某一行為之對錯、應該與否的準則
  問題在於,這個準則並不來自絕對的真理,甚至也不是一個經過反省的道德倫理,而是環境形成的文化。當我們選擇是否進行某一行為的根據是「丟臉」與否,就會受到群體文化的影響,因為害怕「丟臉」,其實是因為害怕不被某群體所接納。例如有一研究指出,美國一所高中的黑人學生認為認真讀書是白人的事,他們如果認真讀書,就是對黑人群體的一種背叛,於是認真讀書在該群體中變成一件「丟臉」的事。同理,當大家都認為「忠貞」不是應當或必須遵從的守則,「不忠」也就不會是一件「丟臉」的事。
  這時,顧炎武就是那一個站出來批判「不忠」、「不知警醒」的人。特別的是,顧炎武說的「恥」並不是「丟臉」與否,而是企圖從結果論來提醒眾人:不廉、不恥將導致禍敗亂亡、國家敗亡、天下大亂,而國家的存亡其實關係著無數百姓的生活與生命,有著政治、知識或經濟權力的人必須認清自己的行為將影響到數以千萬計的他人,因而更要時刻警惕、盡忠職責。換言之,無論是孔子、孟子、管仲、歐陽脩或顧炎武,他們提及的「恥」,都不是"shame",而是對自身責任的認清,這一認清,必須基於不斷反省,並且在犯錯時,能夠坦然面對錯誤、修補傷害,相信並堅持自己有能力做清醒的人,而不向下沉淪。

  我最終將這番思考轉化融入教學當中。透過各段重點提問,幫助學生擷取並整理段落重要訊息,並加以解說、補充之後,藉由影音、文本與問題討論來提升哲思的層次。我首先請學生統整〈廉恥〉一文的主旨,以及顧炎武認為什麼樣的人是無恥/有恥,再撥放一位國文老師剪輯的相聲瓦舍影片(12,相聲很精彩,能吸引學生專心觀看,留下深刻印象),後請學生思考下列兩個問題:
  1. 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有哪種作為或言行的人)是無恥(沒有羞恥心、不顧羞恥)的?請從時事、歷史或個人經驗中舉出無恥的人物事例。
  2. 你認為如何能做一個在歲寒與風雨中仍然「醒」而「有恥」的人?請提出具體作為。
看過相聲瓦舍的表演後,學生更容易針對第一個問題舉例。各組討論並發表後,氣氛還處在各種「無恥」的負面之中,學生也注意到相聲瓦舍影片的後製字幕表達的意涵相當悲觀,這時正應該「開低走高」,如顧炎武所言:「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大環境雖然有許多讓人沮喪的黑暗面,但我們還有能力去做清醒的、有恥的人,於是,請學生針對第二個問題提出至少三個能讓我們在亂世中保持清醒、有恥的具體作為
學生寫下的想法相當珍貴,而且可以看到學生並未停留在自我中心的擇善固執,而有對他人的觀照。我隨即歸納回饋:在行動前,我們應當三思而後行,而思考時必須為他人著想,關照更多人的觀點;行動時不應投機取巧或隨波逐流,而須堅持自己的立場做對的事,並時刻警惕自己不斷思考與了解他人;行動後必須以誠實的心自我檢討與反省,如果犯了錯,應坦誠面對。
  經過這一番思考,再撥放Brené Brown的TED演講「脆弱的力量」給學生看,請學生試說明Brené Brown提到的「羞恥感」是什麼意思?如何造成?有何影響?而什麼樣的人能夠去面對"shame"這類極脆弱的負面情緒呢?其實正是去擁抱自己的脆弱擁有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勇氣、體諒自己與他人的同情心、做真正的自己而不遮遮掩掩的坦誠。孔子所謂「知恥近乎勇」,正與Brené Brown所說的勇氣相呼應,藉此提點後,學生對「恥」的理解得以更深一層,也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事實上,要做到學生所提出的種種清醒作為,正需要擁有足夠的勇氣、同理心與坦誠。


學生回饋

自第二次段考開始,我在段考考題之外,都會加上申論加分題,鼓勵學生將課中所學,用自己的話寫出來。除了針對課文的題目,也會有個【Bonus】區塊,請學生寫下自己從該階段各課學到什麼,每50字加1分。我很喜歡看學生在這部分的書寫,因為能看到課程中最令學生印象深刻的是什麼,那往往才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最值得與學生討論的議題。以下是學生對〈廉恥〉一課的回饋:
  • 我在 〈廉恥〉學到許多的做人處事,我才知道這個社會是多麼的黑暗,這課也剛好跟公民有一些相關的東西,我覺得課程最重要就是學習怎麼做人處事,不然出社會什麼的,會被更多外來的東西影響自己的理念,所以我覺得這課收穫真的滿滿的。
  • 我從〈廉恥〉這課學到很多,尤其是老師給我們看的影片更印象深刻。一個有恥的人,犯了錯也不會逃避;一個無恥的人,就算犯了錯也毫無悔念,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所以只有堅持己念、不受他人影響才能成為有恥的人。
  • 我從 〈廉恥〉學到了羞恥心,做任何事或做錯事,不要害怕丟臉,勇於去做、去面對才能立大事,如果因為怕丟臉,將有許多想完成的事會喪失。
  • 我從〈廉恥〉學到了如果沒有廉恥的話,就會變得人們互相以各自的利益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或是欺騙他人,連自身原有節操的人都會變得很可怕。
  • 我從〈廉恥〉學到,就算我們生在不好的環境,依然要堅守自己的操守,如同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在我們心中永遠要堅守著那把尺(恥)
  • 我從〈廉恥〉學到了做人不可無恥(尺),沒有 恥(尺)就會變得為所欲為,要把一把尺放在心裡,時時告訴自己不要走偏了
從以上學生的回饋可以發現,這一課著重於「恥」對我們自身意義的探討獲得相當好的迴響,學生不僅看到「無恥」的黑暗面,更能思考如何做個「有恥」的人。最讓我驚嘆的是,我在課中並沒有以「尺」來說明「恥」,卻有學生能夠轉化「恥」為擁有具體形象的「尺」,放在心裡作為自身行事準則的提醒,顯示出學生已經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內化,這是最珍貴的收穫了!


教學省思

春節前剛好看完紅過一陣子的《寬鬆世代又如何》(ゆとりですがなにか),主角坂間正和經歷公司不一定有犯錯卻不得不道歉的情勢所逼,而後又與女友的父親發生衝突,他突然對於漢字的「恥」有些感悟:「『羞恥』的『恥』這個字,寫作『耳』和『心』吧,......正因為年輕,要不斷地丟臉,要不斷地讓耳朵和心變得通紅,對吧?」

看到這一幕,讓我連結上〈廉恥〉這一課所談的「恥」,以及「羞恥心」的釐清。劇中一個總是營造自己很能幹,緊要關頭卻會搞失蹤的後輩山岸,曾說:「為什麼就是做不到呢?裝酷或者沮喪,無非就是這兩種選擇。」正是想掩飾自身不完美、害怕丟臉的心情。而坂間女友的父親說:「老年人叫年輕人『寬鬆世代』,因為恐懼,就不分青紅皂白的不好好對彼此坦誠相對。」其實是不願面對在年輕人面前有時看來笨拙、固執的自己。
  承擔責任、坦誠相對、不要害怕丟臉。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讓周圍的人認可沒用的自己,面對錯誤而感到羞恥與不甘心時就想著必須不停的進步。原本沒想過從字形去解讀「恥」,看作「耳」和「心」就忽然更為具體了:仔細聆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先對自己坦誠,才能真正對外負責吧!

  經過對〈廉恥〉一課的細細琢磨,幾番對「羞恥心」的反覆思量,又得以看到學生對「恥」的詮釋,發覺此「恥」非彼「恥」,更由這番探討了解到做一個「清醒」而「有恥」的人是不容易,卻值得堅持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人都可落實在生活中,讓自己認清責任、面對自我的尺標。拿出勇氣「學做清醒的人」,這份期許不只給學生,更是給自己。不禁覺得,學到最多的還是自己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