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12-31

2017——重新建造

2017年的註腳——重新建造

  在 2017 的最後一周,台北難得以好天氣迎接人們。我如常散步前往辦公室,卻忽然留意到大巨蛋外側尚有三棵被平安留下的樹木,樹葉沉沉的綠中混著紅褐色,向上高處是反射著陽光的曲型鋼筋與藍天白雲。一點一點的,大巨蛋悄悄復工再建,樹木則在我們未曾留意時持續生長。我停了下來,拍下上頭那張照片。我將它標記為 2017 年的註腳——「重新建造」。
  記得有人說我們像是積木,由種種經歷、信念和特質組成,又在每一次崩垮後重組。然而我們遠比積木更為複雜,就像龐大的建築,依循某種法則設計,隨著時間推展建構,在某些自我辯證中停工,儘管甚少打掉重建,卻也不是不可能,或者僅是範圍的差異罷了。我頓時明白這一年在心底留下痕跡的時刻,都是建造過程中的小小里程碑,並且,僅僅自己知道而已。


  「分享一件今年讓你最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後再寫下新年願望吧!」2017 年最後一次組織全員到齊的聚會中,HR 給了這道分享題目,讓我們三至四人成一小組交流交流。當時我說選一件事太困難了,因為這一年對我來說包含兩個世界,七月一日是換日線,之前我是體育班的國文老師,之後我成為 TFT 的正職夥伴。有太多畫面無法比較重量,例如午休時間與學生相處的片刻、走過榕樹道默默做下一個決定、最後一次在講台上聽到的話語、在恆春的陽光與星星底下延續無數對話、在獨處的傍晚霞光中感受身體與內心累積的疲倦、coach 過程中流得徹底的眼淚……原來正因為這一切猶如重新建造的過程,才讓每一步都顯得無比重要,沒有一個經驗得以隨意抽換。
「藝術」不僅指醫學、工程或繪畫,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他其實是人們所從事最重要、也最複雜困難的藝術。他的對象不是個別、專業的事務,而是生活的表現,也就是開展個人潛能的歷程。人既是藝術家,也是他藝術的對象;他既是雕塑家也是大理石,既是醫生也是病人。
  佛洛姆《自我的追尋》書中是這樣寫的。我們既是建築師也是建築本身。但我們必須小心落入陷阱,佛洛姆說:「雖然現代社會強調幸福、個體性和利己,卻也讓人們感覺到生活的目標不是個人幸福(或者從神學觀點來說是得到救贖),而是履行工作的責任或個人成就,金錢、聲望和權力成了他的動機和目的。他有個錯覺,以為他的行為都有助於自身利益,即使實際上他並不曾真正滿足真實自我的利益。所有事情對他來說都很重要,除了他的生命和生活的藝術以外。他在找尋一切,除了他自己。」

  我不禁反思,這一年脫離舒適圈,進入新的工作挑戰,不斷學習並忍受生長痛同時用大腦告訴自己應為成長感到喜悅,這一切是否正是將生活的目標視為「履行工作的責任或個人成就」,且以為這麼做全是對自己好?我不敢肯定。但就佛洛姆的話來說,衡量的依據在於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是為了「使自己破繭而出,發揮潛能」,唯有如此,生活與我們自身才將完整,而非被工作與責任分割。
  為此我應當謹記,我所建築的從不是一項成就、一份工作、一種身分,而是我自己,以及我的生活。

  在 2017 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T 說:「要好好謝謝自己。」我想謝謝老天讓我身邊的人都平安,也謝謝自己選擇不屈於慣性,勇於重新建造。新的一年,不是新的開始,只是繼續走在將生活視為風景、視為藝術的路上,找尋自己。

人生的主要使命就是使自己破繭而出,發揮潛能。而人奮鬥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他自己的人格。我們可以客觀判斷一個人使命的完成度,也就是其潛能實現的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