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11-11

第一條巔峰之路——登奇萊南峰

photo credit : Jason
你只有到別人到不了的地方,才能看見別人沒看過的顏色。
–—吳明益《複眼人》
過去看到那些高山奇異美景的照片,總會想或許哪天也可以走一遭,但基於缺乏登高山應有的常識和知識,又對自己的體能沒什麼自信,所以都只是想想而已。

因為只是想想,所以沒想過「登上台灣百岳」這件事會這麼快發生。



大約兩個月前,哈士奇說公司的戶外活動社打算在十一月登合歡山,問我要不要一起。我猶豫幾番,不斷確認那會是怎麼樣的旅程,後來確認行程改為據說很適合新手入門的「奇萊南華」,也知道有幾位有經驗的夥伴,就多放心一些了。不過到了最後幾日,得知有颱風過境,非常擔心遇到下雨,我相信即使是微微細雨,也會讓人很難受。我們當周密切注意氣象,幸運的是我們遇到最好的天氣,不僅一滴雨也沒有,還是 100% 的晴朗。
 
行前一日,觀測站的資料告訴我們,奇萊南峰山頂的氣溫是 2~9 度。雖然一個月內做了各種準備,採購或借用各種必需品,在實際走進山裡之前,我仍無法確實想像在這樣的氣溫下賣力前行會是什麼感覺,究竟會冷還是熱?這麼冷還會流汗嗎?我準備的衣物外套已經足夠應付這一切了嗎?
 
以前常見到把「人生」和「登山」相類比的文章,然而實際登上海拔 3,358 公尺的高峰後,我最大的感觸卻是登山完全不適合用來比喻人生,登山的過程極為純粹地就是登山本身
 
是感覺到臉頰和鼻尖的冷,雙手和身體卻已因為攀登而熱了起來;是為了注意步伐,注視地面的時間遠比眺望更多;是下山時腳趾頭痛到多希望它失去知覺;是攻頂前吃了早餐,在山頂又吃了補給品後,下山途中竟再度感到飢餓;是上山看到 10K、下山看到 2K 時覺得快到了,卻忍不住想著怎麼還沒到;是路上山友相逢總會說聲「你好」或「加油」(人生路上哪會有每個相遇都這麼友善又激勵)。
 
唯有實際走過巔峰之路,我才會知道在抵達可駐足休息之處前,視野是狹窄的。遮陽帽擋去上方,抬頭便覺登山包的重心不對,更因為地上遍佈碎石,或行經那些坍方過的崩壁,一步錯就會是徹底錯。在高山上,「萬一」的機率早就降到千一百一,平安生存絕對是第一優先,所有壯美奇景都排在這之後。(像是體能不夠好的我,只能先將所有精力都花費在專注行走與攀登,連拍照的閒情餘力都快沒了,美景當前也只留下寥寥數張照片而已。)

於是最幸運的,是身體全無大礙的條件下,看見那些自己從沒看過的顏色。

夜空中螢螢發光的萬千星斗,是深黑與銀白的點畫,偶有一筆流星劃過;日出之前天空先抹上濃豔的橘紅,天幕藍由深漸淺,漸層處刷出輕輕的紫與黃;太陽漸漸升起,沒有任何塵埃的天空透藍,那樣的藍其他地方或許也有過,但絕無金黃箭竹草坡的襯托。最意料之外的,是在往天池山莊邁進的 9K 至 10K 間,一段濃綠的山林中,晃著純白尾羽,一身寶藍的藍腹鷴走過眼前,從容優雅,不作聲響。

尚未抵達奇萊南峰頂,但見太陽即將從雲層迸出,我們就在暫時停下腳步,看著大地與天空隨著日光變換色彩,這樣的景象在兩點起床摸黑登山的過程之後,格外令人平靜。
太陽完全升空之後,眼前盡是金黃草坡,襯著遠方湛藍的山脈和天幕。(photo credit : Rex)
第一日上山途中,Rex 突然拍我的肩,指向步道右側,這隻美麗的藍腹鷴(雄鳥)就這樣從右側走到左側,再張開羽翼跳上左側山坡,沒入樹林,整個過程沒有製造一絲聲響。當下我們都非常震懾,還以為是帝雉,因為牠的優雅氣勢非凡,彷彿眼中完全沒有我們這些人類,只是單純走過自家門口。後來看圖鑑確認是藍腹鷴,牠正是和帝雉一樣珍稀的台灣特有種,見到牠立刻覺得不虛此行!
 
「快速通過到另一個地方是一種生活型態,繞過去則是另一種生活型態。我們以為自己在進行一種科學的選擇,其實是在進行一種生活型態的選擇。」小說《複眼人》裡的一個角色這麼說。

奇萊南峰位於南投和花蓮的交界,可以一路走到花蓮慕谷慕魚(攻頂路上真的可以望見花蓮市區燈火),這條山徑被稱作「能高越嶺道」,由泰雅族與賽德克族披荊斬棘而來,後來在日治時期被修建成正式道路,正是《賽德克巴萊》故事的事發地點,7、80年代還曾被認為可以開闢成東西橫貫公路,最後保存了原貌。雖然下山途中腳痛到希望可以瞬間移動到平地,但這條路在人們的選擇下,留下必須「繞過去」的姿態,才讓我有機會體驗到另一種生活型態,那與山為伍、在山中體會自身渺小與生存本能的型態。
 
而我們在奇萊南峰頂上決定不趕去南華山,留下來曬太陽軟爛甚至睡覺,也是一種生活型態的選擇吧。

「之後還會想來登這種山嗎?」下山路上同行夥伴問我,我一邊感覺腳痛帶來的痛苦,一邊說:「嗯……可以啊,但短期內不會吧。」當然因為我還有其他現實中的山頂要攻下,也因為體認到登高山和郊山的截然不同,我希望自己能更有準備的面對下一座百岳,讓自己有充足的體能去享受,多些餘裕拍拍照。

奇萊南峰登頂合照

此行特別感謝所有彼此支持又極具幽默感的同行夥伴(又長又累的路上幽默感好重要啊)、出借重要裝備給我的媽媽和同事、凌晨三點半開車載我到集合點的爸爸。

以下簡單紀錄這趟行程,並補充一些照片和圖說:

Day 1(AM 4:00 - PM 4:30,登山路程約 13K)
台北→屯原登山口(南投仁愛鄉)→雲海保線所(2360M)→能高瀑布→天池山莊(2860M)

Day 2(AM 2:00 - PM 23:30,登山路程約 19K
天池山莊→天池→奇萊南峰(3358M)→天池山莊→雲海保線所→屯原登山口→台北

登山口寫著「能高越嶺國家步道」
基本上一路都是石子路,碎石子大小不一,要小心別扭到腳(以後一定要帶高筒的登山鞋,藉此保護腳踝,也減緩下山時腳指承受的衝擊)。
大約 6K 處是「大崩壁」,用照片很難呈現,這其實是非常大一片碎石坡,底下延伸了好幾公尺,不見終點。途中可以發現岩層相當脆弱,需要穩穩走好通過,切勿逗留。
位於 4.5K 的雲海保線所是上山與下山途中休息的好地方,大夥會在此進食補充熱量,甚至小睡一會。
我們遇到的天氣很好,不過山上大約在下午三、四點後就會開始起霧,瞬間變成迷霧森林。
高山上能見到許多奇異、高聳、巨大而美麗的樹木。
有些拍不出來的,是攻頂途中在漆黑裡憑著頭燈前進,而關掉頭燈抬頭就能看見銀河與流星,回望就能看見稜線上登山客頭燈的光有秩序地緩緩上升,成為稜線上的星光。(photo credit : Re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