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10-05

一起來吧!瓦拉米步道

不小心寫很長的登山紀錄,先寫旅程摘要:

  • Day 1 瓦拉米登山口(約9點出發)→ 佳心(4.9k,約11點)→ 瓦拉米山屋(14k,約16點)
  • Day 2 瓦拉米山屋(約8點出發)→ 佳心(約12點)→ 登山口(約15點)
  • 來回總共約28公里,整體步道平緩好走,生態景貌豐富多樣,背負較重時走長距離仍會需要點體力唷!

感謝登山好夥伴唐、書榕、瀅婷、拳、哈士奇,各種協助的Hoho與Ash,出借裝備給我的央&星,還有最一開始問我有沒有興趣的佩如~



「喔不我們要返回這險惡的世界了。」

「那你為什麼還要一直看這個險惡世界的訊息?」

「……因為我愛這個世界呵呵。」


下山開車返回住處時,書榕開始喃喃關於「這險惡世界」的新聞,感嘆兩日多數無訊號的山林時光已成過往。那時也跳出台灣黑熊誤觸陷阱受傷的新聞,頓時驚訝不已,因為在瓦拉米步道不斷看到台灣黑熊相關告示牌,其中一面還寫著「黑熊出沒步道是正常的」,不過實際上曾目擊黑熊的紀錄少之又少,然而在那則新聞的畫面中,受困於陷阱的黑熊就這樣以痛苦的模樣暴露在眾人的目光裡。

其實並非黑熊闖入人類的果園,一直都是人類闖入牠們的家。這時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走入山林,就顯示著我們選擇用什麼姿態與大自然共存。很開心第二次背重裝備登山過夜,仍是一群實踐「無痕山林」的夥伴,因為第一次登奇萊的經驗,我學到不能留下任何垃圾之外,亦不能使用牙膏、洗碗精等清潔劑(可以用鹽巴刷牙),有些地方若無專人定期清潔,上廁所的衛生紙也必須自己帶走(瓦拉米山屋即是如此)。而「無痕山林」就像環保一樣有程度差異,可能還包含不帶走任何山上的一花一草、一果一蟲、一落葉一碎石,或是沒有廁所時連排泄物都要打包,這不一定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卻是值得了解與省思的議題,例如我們第二天一早就討論到山屋外的紅心芭樂樹果實能不能採來吃?

而回到登山的初衷,或許每個人都不同。對我來說,登山會擴大我對自然的認識與眼界,更是讓自己回歸純然專注的極佳管道,不是為了挑戰或競爭,而是為了親近土地。於是來到瓦拉米,和山的高度無關(瓦拉米山屋海拔約1050公尺),也與它是不是百岳無關,而是因為有一群好友同行,還有好奇著據說生態特別豐富的實際樣貌。

我們六人一行就各自背著七八公斤的登山包,從連假第一天九點登山口出發,前半段還感到輕鬆愉悅,後半段則在些微的雨霧裡越來越靜默。瓦拉米步道雖然幾乎都相當平緩,多數路段是鋪上落葉的泥土步道也比較好走,不過畢竟要背著七公斤以上的背包走14公里,體能若不是很好,最後還是會挺厭世的。所幸第一天只是微雨,隔天則是出了太陽的大晴天,也讓我發現相較於往奇萊天池山莊13公里的能高越嶺道,瓦拉米步道的變化真的比較多,有時是發現落葉的類型從尖的變圓的,有時是不同的菇菇、昆蟲、小花,有時是岩壁突出閃爍著反光,有時是造型各自不同的吊橋(這段路總共有五座吊橋),14公里走來並不無聊。更幸運的是,除了看到較常見的台灣獼猴攀岩之外,我們在距離山屋剩下約1.5公里之處遇見了藍腹鷳出來覓食。藍腹鷳不發出任何聲響,唯有碰巧那時專注腳步之外,才能看見那身寶藍與亮白的羽翼,我心中霎時燃起的賞鳥魂也讓我重新振奮,走完14公里的最後一哩路。

抵達山屋大約傍晚四點多,瓦拉米山屋有24個床位,上下鋪都鋪有基本的床墊,外頭另有營地可以搭帳篷,屋內好處是挺溫暖的,壞處則是不知道會和什麼樣的人在同一空間裡睡覺,可能要忍受打呼交響樂、不同時間起床的打包聲響,或是某些氣味。我們是當天24人中最後一批抵達的,整頓好就拿出自備的瓦斯、爐頭與泡麵,自己煮來好好吃一頓感覺真的很不賴。至於睡得好嗎?就是每人狀況不一了。

第二天起床後最開心的,是沐浴在晨光中煮開我們各自的沖泡包,悠閒地在早上八點出發,最後於下午三點回到登山口。喔這部份說得輕易,其實不然,畢竟第二天體力不如第一天,中途我們休息不少次,不過雖然很累,我們這群人湊在一起還是滿會找樂子的,有時不找樂子,即便不說話也不尷尬,都很自在(甚至下山洗完澡、吃完大餐還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去都歷月光海音樂會,我也真是佩服我們這群人XD)。

十分契合的是,「瓦拉米」的名稱源自布農語「Malavi」,後來經過日語譯音「わらび」,意指「大家一起跟著某人做某件事」,白話一點就是「 一起來、跟著來」的意思,這次我們揪團來到瓦拉米也就像是這樣,一個吆喝與邀請,就一起來、跟著來。或許那隻受苦的黑熊正提醒著這世界有其險惡之處,但是當對這世界有愛的人能呼喚「瓦拉米」這般地邀請大家一起重視自然與付出實踐,我們與這自然間的萬物應該能更自在地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