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30

【教學實驗室】廉恥:此「恥」非彼「恥」——學做清醒的人

本文為〈廉恥〉一課的教學紀錄與省思。主軸為對於「恥」及「羞恥心」的思辨,探討「恥」在現代生活的意義,以及轉化為教學的實踐。全文內容包含:課前設立的學習目標、教學流程概要、亮點學習的思索歷程與實踐紀錄,以及課後的學生回饋與教學省思,並提供個人編製的講義,歡迎自由下載。

2017-01-28

新春愉快!


祝福大家雞年雞運到!chu、chu!(今年靈感之枯竭,只畫得出神奇寶貝的火雉雞)

2017-01-26

《優秀老師大不同:課堂上17件最重要的事》

Todd Whitaker(木馬文化,2013)

《優秀老師大不同:課堂上17件最重要的事》是本輕薄、文字簡潔、舉例得宜的教學書籍,可以再很輕鬆的心情下,快速閱讀完畢。作者藉由對「優秀老師」的觀察,以及其自身的教學與教育管理經驗,簡明扼要地寫下好老師會做到的事情,有些事情對老師而言可能再熟悉不過,但不致流於陳腔濫調。我認為其中亦有值得一再提醒自己、可加以檢視自身的提點,頗適合剛開始累積教學經驗的老師閱讀省思

以下我以自身觀點整理書中重點,隨記我的想法或經驗,並摘錄書末整理的17件事。

2017-01-19

成績的背後

能力不錯的學生,就算平時沒有認真投入課程,基本上也不太可能被當。然而,能力沒那麼好的學生,必須認真投入課程,並且盡量不缺交作業,才能確保過關。對國文感到困難的學生,即便嘗試努力,但若不夠細心,或無法維持積極,也很可能不及格,而最後可想而知,他們很可能慢慢全部變成消極者。或許就是這個原因,讓我容易對有著聰明腦袋卻不認真的學生感到不滿......
  計算學生的學期成績後,有一些揮之不去的思考。
  三次段考各佔15/15/20,平時成績則佔總成績50%,各項成績列在excel上就可以一目瞭然看出學生在考試與平時參與的情況大致是如何,與自己上課時留下的印象來比對,可大致歸納出幾類學生。

2017-01-10

游在不知終點的水道——記論文計畫背後的苦悶、焦慮和堅持

  2016年過去了,許多回顧與展望在Facebook出現,我卻有點不知該從何回顧起,就這麼從12月到了1月,直到今天,完成了論文計畫口試,才覺得能寫了。
  2016年剛好是我的24歲,很多事情不清楚和犯太歲有無關係,只能說好在最後都邁向不錯的方向,而非直落谷底。2016充滿焦慮,有人說:「焦慮是一種恐懼感,它與未來的關係很大──你相信某種災難會在任何時刻發生。」這已經夠精準了,那些災難就是被捨棄、被傷害、無法達成目標與期待諸如此類,奇蹟的是,我還有足夠強韌的心志能夠在緊要關頭抵抗焦慮,而度過一個個浪頭,這真是一件值得感謝老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