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1

相遇相別

  下午花了一點時間拿著相機,在校園裡晃。珍貴的陽光是被冬天眷養的,放出來撒撒野,晚點又要回到宇宙的黑幕中。在這樣的溫差裡面,我對時間反而失去了感覺,因為生活也是如此變化的,劇烈的忙碌,沉熄的疲倦。
  2014年發生太多事情,卻也不過如此,我們的渺小似乎讓生離死別都輕浮張狂起來。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我愣愣地想不出什麼轟轟烈烈的事,也不算有什麼反省或期許,只是回顧所見,盡是告別,卻也盡是相遇。

  昨晚看張懸在open studio受訪,她說到自己即將閉關,歌迷都在問:要閉關多久?閉關時要做什麼?閉關出來會出專輯或出書嗎?張懸並沒有計畫,即使有大抵也不會說,因為她是要將時間留給自己。她說,創作者的養分來自感受生活,而好好生活其實很花時間,若自己煮一碗麵,若自己種一盆花,若自己出趟遠門。
  這一年,或者說近幾年,我鮮少有這樣的時間,而有太多逃不過的事情。我們每天花的時間,多半在為他人或團體而活,服務他人、成就團體、讓親友感到開心,因為這麼做的同時,也充實了自己,是這些美好讓我們過著充滿成就感的生活,那麼耀眼——可那裡終將飽和,成為巨大的壓力與失落像黑夜那樣襲來。
  要如何才能看見自己呢,日夜混淆了我。可是,我時常突然想起許久不見的朋友,或不見得稱得上是朋友的人們,即使相別、缺少聯繫,我仍能想起對方的模樣,那些尚未模糊的面孔,還能對我訴說,每種聲音都指出我最真實的樣貌。這麼想的時候,心底便感覺有點溫暖了,或許是因為這代表著相別的時間還不算長,或是在這麼回想時,忽然就看見自己的位子了。

  日子要過完了,我還不太確定未來。海浪告別船隻,又與沙灘上的貝殼相遇。有學生說:「老師妳馬上就要走了。」單純的一句事實,就已道盡相遇相別。我們不得不這麼做,時間仍在往前,生活仍需經營,我們所捨不得的,都成為遠方的風景。馬上就要走了,繼續走下去了。
  所幸心底有人陪伴,請原諒我並未告訴你們這種心情。謝謝。新年快樂。


2014-12-01

偶然與巧合


偶然與巧合 /陳綺貞

偶然與巧合之間
我們的選擇會不會
改變了時間 改變某一個人
當歷史重演 眼看忘了告別的蝴蝶
正努力在飛 當作不知道 星星和燭火 誰會先熄滅
若美麗的一切總是看起來遙遠 親愛的別悲傷 幸福不在他方

寂靜與喧嘩之間
發出的聲音會不會
改變了時間 改變某一個人
來不及察覺 海浪已離開了海岸線
離開千萬遍 當作不知道 貝殼和沙灘 總緊緊擁抱
若我們的告別總是在挑戰時間 親愛的別悲傷 怪我的愛漫長

努力在飛 當作不知道 星星和燭火 誰會先熄滅
美麗的一切總是看起來遙遠 親愛的別悲傷 幸福不在他方


打開陳綺貞的最新單曲,實是歌迷們等待已久了,這首〈偶然與巧合〉,就像遠遠的宇宙中迸出光芒的一顆星,它的光終於傳遞到每個孤單的灰塵,讓浮在空氣中的塵粒都反射出暖意的光。

那海浪與沙的光碟封面,就像《Interstellar》中的宇宙,以及黑洞。「我們的告別總是在挑戰時間」,與逝者的告別,或與生者的告別;懷抱希望的告別,或充滿絕望的告別,全在宇宙中與時間抗衡,與時間競逐,無論如何無法倒退的時間,引發人性、愛與相信的堅持及掙扎——庫柏與他的兩個孩子,布蘭德博士與艾蜜莉亞,艾蜜莉亞與生死未卜的愛人……以及,我們的生命中,每一個關係,每一次的告別,每一回無可挽回的選擇與決定,儘管努力在飛,儘管狂奔千千萬萬遍,我們仍活在眾多的偶然與巧合之中,而不知道,或當作不知道,總有那麼一時一刻,我們會徹底挫敗,或者重新醒來。

「幸福不在他方」。唯一可以相信的,僅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在此時,就在此地,光就匯集於此,不在他方。

2014-11-21

教與學的合唱


  後來想著今日教學演示的感受,突然覺得與文化盃那時有幾分相似,那相似的是一種極為踏實的感謝與驕傲。

  於我而言,教學演示最大的意義大概在於,那一節課,彷彿我就是一位真正的老師,整個班級都是與我有默契的,一切都是多方考慮與構想之後,所完成屬於我自己的教學設計。而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在這一節課中,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專注與熱切,而我也同樣完全地投注,那個交流碰撞出的聲響是發著光芒的。就像是擔任合唱指揮,課文文本如同樂譜,作為老師如同作為指揮,必須對歌曲有全面的掌握和理解,而後擁有屬於自己的詮釋與演繹手法,而學生便如同合唱的歌者,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聲音,指揮需要經由了解歌者的聲音特質進行聲部、位置與演繹上的調整,當所有歌者都能站在最好的位置,都能專注地看著指揮,聆聽指揮無語的指示,全心感受指揮想呈現的歌是什麼樣子,並將其變成歌聲,就一定會有一刻,出現完美的和聲,出現閃耀無比的聲音。而今天,早上第一節的課堂上,我在201的教室裡感受到了那閃耀無比的聲音。

  我為此感到無比驕傲,不只為我自身,更是為每一位學生,為幫助過我的每位老師與夥伴。於我而言,教學從來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我總是很難對空氣演練,唯有在面對人的時候,我能夠確確實實地感受到「合」與「和」的非凡力量。我想,教學就像合唱,在師生能夠相互契合與理解的時候,就會出現最美好的光亮。

  這一切的領悟與快樂,都要感謝對我來說最為重要的高中國文老師,當今日老師說若非我不會收實習老師,那即是我所得最高的讚美了。老師所給我的自由與引導,即是讓我能夠如此享受教學演示的關鍵,我實在太感謝緣分,讓我能永續與老師的美好緣分,真的太令人珍惜。
  想感謝的人真的很多,無法一一表述,就讓我留著這份心意,繼續投注在每個日子裡吧!

  最後啊,老實說原本覺得教學演示不是什麼大事,但我現在覺得,這或許不是一件「大事」,但絕對是值得好好把握、珍惜、投注的一件「好事」!

2014-11-15

教育的食客與廚師

  今天看到有學生寫了一段話,大意是認為老師如同「超商店員」,他是到學校「買學歷」和「用以考試的知識」,其他事情與他無關,若沒有錢或好處,則不應該叫學生幫學校做事,例如參加校慶。
  乍看之下有點道理,有幾個學生在下面回應,認為寫得好,但我讀後卻不禁笑了,先不論「幫學校做事」的範疇與細節,主要是我對於學生將老師視為「超商店員」,將學習視為「學歷與知識的交易」感到有些遺憾。將教育視為服務業已是常有的話題,關於這點我有些想法,就在此聊聊——

  我認為若真要譬喻,建議將「學校」譬喻為「餐廳」將「老師」譬喻為「廚師」諸多的「知識」即是各種「食材」「學生」則是「客人」(只是付錢的基本上是父母長輩)。

2014-11-02

分享的力量


  由於導師與教學實習是與不同的老師共事,較少機會能在導師班上上台教課,為了和學生多點交流,我就想出了這個小佈告欄。

  這是一個我將自己所知、所能分享的事物,傳遞給學生們的小小平台。從最一開始,張貼馬拉拉的報導介紹,到後來配合課程上到「唐詩選」,分享了洛夫對〈旅夜書懷〉和〈夜雨寄北〉的解構新詩,也貼上「他們在島嶼寫作」的DM,這幾天則換上關於伊波拉病毒的問題,以及烏克蘭國會大選的新聞,明天或下周預計貼上政大包種茶節的小海報。

  有時沒有時間或時機和同學多加說明我分享的東西,但總會有學生說他們看了,有人在我置於小佈告欄底下的留言本留下對於馬拉拉的想法,也有人告訴我他覺得洛夫寫得很好,而用老師送我的禮卷買的筆記術及科系介紹雜誌,放在櫃上也總有學生閱覽,甚至在周記上寫下心得......這種種都令我感受到「分享的力量」。

  有些學生在段考前後說班上許多厲害的同學,競爭對手多,而要更加努力,這些話是促使我想做「分享」這件事的動機之一。在掛上這小小的佈告欄之前,我和學生說:「每個人的專長不同,興趣也不一樣,然而若能不吝於分享,也盡可能地去吸收、去取經,以彼此的長處,補足彼此的短處,大家就會一起進步,而不是相互競爭,這就是分享的力量。」我真希望這些優秀的孩子們,能夠相互分享、一起進步,我也相信這些小小的分享,小小的話語,都是一顆顆種子,終會在不同時刻、不同地方與不同人的心中發芽茁壯,就如同過去老師在我身上產生的影響。

2014-08-20

「不需要被挑戰」

這個罕見疾病在這個活動中得到關注是一件很好的事
但是做善事,希望不只是一個挑戰,也不只是一時的流行......

除了”漸凍人”這樣的罕見疾病
也希望社會上更多的弱勢團體能得到支持或協助

在這裡表達我的支持,但不再點名其他人
而希望所有看這支影片的人
自發性地去做一件關愛這個社會的事情
不需要被挑戰
讓身邊所有需要幫助的弱勢團體
得到你發自內心的關懷。

——金城武


人人都在說金城武好帥,但於我而言,這影片上的字幕才是唯一具有意義的東西。
個人沒有崇拜金城武,原本也都不看這些倒冰水的影片,
不過很感謝他寫這一段話在影片上。
(但因為個人堅持,就不轉貼影片了。)

良心與善意不需要被挑戰,更不需要與他人競爭。

我有認識的朋友的家人有此症。
我不知道倒冰水能感受到什麼,
也不知道觀眾看著名人倒冰水、相互點名時的心情到底是什麼,
我只知道,這不應該是一場遊戲。

2014-07-25

山的路徑


  聽到今次媽媽登山團要跑去內灣的時候嚇一大跳,對內灣的印象就是充滿食物的老街,一查才知道有個「南坪古道」,這條古道也成為應該是我所走過的山路中,最原始的一條。

  一開始還有階梯,但後面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不時有泥濘、泉水、落石、斷木,甚至還有蜂窩。由人走出來的路窄窄的,因為颱風剛過吧,滿地都是落葉殘枝,過程中不時還得互相扶持(當然大多是大小孩扶媽媽啦),翻過幾段有些驚險的路。然而儘管滿地落葉殘枝,這卻只讓森林更有野性與生命力。又一次,我覺得自然值得讓人認輸。

  後來下起了雨,稀稀落落地穿過樹林滴在身上,我忽然想起在蘭嶼走紅頭步道的時候,感受與今天頗為相似,琢磨許久,想著那應是一種被山林淨化的感覺。這可能是我第一次這麼甘願被雨淋。整座山林的氣息和雨的觸感、溫度,令我沉默下來,因為沒有什麼多餘的時間讓自己做多餘的思考、說多餘的話,只能專心在腳步上,在皮膚、在呼吸、在草木。把每一步踩穩了,走出去,才好繼續下一段路。

  或許生活的路徑也該是如此的。

  至於登山的結局,是每個人都平安往返,然後在內灣大吃粄條呢XD

2014-07-19

關於夢與現實的沒有分別


  最一開始,「夢與現實的沒有分別」是詩中的一句,後來這一句從詩中刪去,卻令我念念不忘,而成為攝影聯展中,我的作品題目。

  數位平台的攝影聯展,我將其視為了自己的小小畢展。當時我想著:「記得去看凝芝的畢業音樂會,以及廣告系、廣電系和數位內容學程的畢業展覽時,心裡其實有一點感動,來自於他們傾心傾力展現四年的所學所得,這是許多學系沒有的舞台,例如中文系。我們仍能在文海或道南文學獎展現,意義卻還是有所不同。」於是,我希望這是我最後能為四年生活下的註解——在夢與現實之間,一切沒有分別。

2014-07-01

夏曼.藍波安《天空的眼睛》:願我自己的靈魂堅實


  從蘭嶼回來的那幾天,剛巧聯經的書在政大書城特價,於是一看到夏曼.藍波安的《天空的眼睛》,二話不說就買了。
  雖然現在才讀,卻把蘭嶼的景象全召喚回來了。

  閱讀的時候,不斷隨其描述浮現地下屋的格局;浮潛時海水、魚群與珊瑚的顏色;紅頭森林裡的巨樹、空氣與光的線條;達悟族人講話的聲音;蘭嶼的孩子們雙眼通透明亮的模樣;不同部落灘頭上的拼板舟以及建造中的拼板舟;還有胡校長和我們所說的很多的故事。
  在台北被暴雨巨雷侵襲的此刻,我因這本書想起在蘭嶼流汗走路的感受,想起那邊的夜空,一切的一切乾淨清朗的時間。
  (儘管台北的那一段,不免讓我想起外婆出殯的那天。)

  蘭嶼真的很美,很美。
  無法忘記的是走過幾無路燈的路段時,一轉頭就是海上那一整片天空的眼睛眨著光芒。
天空的眼睛非常的多,媽媽跟我說過,天空裡的其中一顆眼睛是我的天眼,在沒有死亡之前,它會一直照明著我走的路,我生命的力氣大的話,或者努力奮鬥,努力抓魚的話,屬於我的天空的眼睛將會非常的明亮。
天空有屬於自己的天眼在照看著我,或許我已經在蘭嶼見到了。mata no angit,或許只能在蘭嶼見到。「願我自己的靈魂堅實。」


2014-06-27

《絕美之城 La grande bellezza》:生活的戲法

《La grande bellezza》 / Paolo Sorrentino / 2013

旅行十分有益,讓人充滿活力。其餘的一切只是失望和厭倦。
  我們的旅行完全出自於想像,這就是它的力量所在。
  我們的旅行從生到死,遇見的人和畜牲、城市與事物都出自於想像。
  這只是一部小說,純屬虛構。利特雷說的絕不會錯,何況每個人都會想像。
  只要閉上眼,它就在生活的另一面。

 —賽利納〈長夜行〉

—本文有透露劇情,若您擔心影響觀賞心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2014-06-26

最後一支舞


  昨晚睡不著,腦中盡是舞會的燈光,以及被染上顏色的黑暗,被染上顏色的面容,在那藍色、紅色、紫色的光芒裡面,我們被最後的魔幻時光守住。

2014-06-22

畢業


記雨中的畢業典禮 ◎鯨向海

我只是想要跟你說
一切還是有希望的,儘管
為著我們是如此的朋友
我只能告訴你
連我自己也不確定的這些
但大雨終於降下來了,雨便是這樣
夾在許多詩歌和髒話的中間
似乎有些永恆
可以就這麼滴中衰朽的手掌
失去光和熱的,曾經那麼溫和的臉孔
因此彷彿願意再次相信
依舊有人在遠方,永不放棄地
尋找著我們的下落。

2014-05-29

畢業紀念冊


  拿到沉甸甸的畢業紀念冊,儼然距離畢業又更近了一步。

  從大四上學期起初因為各種繁忙而對於畢編一職有些退卻,到安排大家棚拍、請大家寫給九九級的話、蒐集這三年多累積下來的照片、邀請老師寫祝福的話、煩請徐偉軒學長和星彤貢獻筆墨,而後請吳昭操刀為同學們畫上繽紛的背景和對話框,後期整天耗在大勇樓316費盡心思地排版,好趕在期限內完成。吳昭和我兩個完美主義者,為著每個細節琢磨的時間,終於成就了這24頁,雖然離心中的完美仍有距離,但最可貴的是這段時間的盡心盡力,好像讓我重新過了一次大學,重新認識了大家。細看每張照片、每個人的話語,以及回想在攝影棚內或歡樂大笑或些許尷尬,剎那間每個人都在發光,即便是我未能辨認的色彩,也都顯影在這24頁中了。

  難以言說的這份珍惜之情,只能靠著這些紙張與彩墨去說了。這樣細數一起走過的日子,畢業紀念冊的意義就再也非凡。願我們都能保留照片中那樣美好的笑容,長長久久。

2014-05-26

人之島


  到蘭嶼之前,花了很多時間蒐集資料、規劃行程,對於徒步旅行有很多想像,雖然知道可能走不完,但就抱著不勉強、去生活的想法出發了。

  飛機起飛時都還覺得不可思議。

  我非常喜歡飛機飛在海上的時刻,因為距離,浪花的移動變得緩慢,像一隻隻靈動的生物在藍色的大草原上覓食、奔馳。然後看見了島,人之島,蘭嶼。

  旅途開始之前,看了好多建議,所以帶上環保筷、浮潛不塗防曬乳液,當然也不在民宿和餐廳以外的地方留下垃圾。旅途中,因為胡校長的帶領與說明,而更認識蘭嶼,認識到這裡的族人怎麼對待樹木,怎麼看待海,也在旅途中因為許多素昧平生的蘭嶼人的招呼,而看見人與人之間可以多單純而友善,即使是從野銀部落到野銀冷泉短短的車程,或是等車時上涼台一起吹天然冷氣的時刻,以及不經意的「早安」、「晚安」和「你好」。慣於在城裡生活的人,起先還會為了這些親切心裡有所防備,我也只能就出發前做的功課,微笑地回應「Akokai」,用雅美語回聲你好。

  這裡的人們對彼此是友善的,對自然是崇敬的,這是和我們的生活多麼不同。如果能夠走得再慢一點,再多幾天讓我更勇敢一點,希望我也能主動說出「Akokai」以外的話,去更了解蘭嶼——這美麗的人之島——一些些也好。

  我會再來的,謝謝妳蘭嶼。

2014-05-25

對死刑的思考

  人對於「生命」有著特別的思考,且人心中有所謂的「尊嚴」、「自由」、「正義」這些概念,其他生物卻沒有。
  力量較弱的生物,往往依靠大量繁殖或大型群體存活下去,如昆蟲、魚、蛙、羊、馬等等;力量較強的生物,則無須大量繁殖,牠們的智能較高,變應能力較強,所組成的群體較小,如狼、獅子、猿猴等等。這些生物在地球上的比例,以力量弱的物種個體數多,力量強的物種個體數較少,而達到一個平衡,儘管弱肉強食,力量弱的生物仍有辦法生存、繁衍下去,力量強的生物則另當別論。對牠們來說,這一切很單純,獵食是為了生存,交配是為了生存,只要能夠生存,沒有什麼特別需要得到的,牠們的需求與慾望很單純。

  然而,人類卻不是如此。
  人類先天的「力量」並不算強而有力,智能卻非常高,智能就是人類的力量來源,原本人類也像那些力量強的動物,是少數個體組成小群體,也是吃飽就好,孩子長大就好,直到人類發現有些「想像的事情」他們也能想出辦法做到:他們能生火,能建築,能設陷阱,能種植,能計算,能發現各種生物及自然的某種規律和週期,能嘗試更多不同的食物,能馴養動物成為共存的工具,能創造交通工具以到達更遠的地方,能打造更穩固的房子保護更多的人,能醫治病患延長人的生命,能在發現越來越多的奧妙之後發明越來越多便利的東西,於是人類有了機械,有了電,有了水泥,有了工廠,有了科技。而這一切都源自於人類擁有好
奇心,擁有求知欲,擁有比其他所有物種都堅韌的慾望,因為人類覺得自己做得到。
  於是人類開始想像能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甚至能夠長生不老,於是出現了法老王和皇帝這樣的地位,於是人變成了彼此的工具,滿足上位者的需求,好讓自己生存下去。這就是「利益」。而同時人們心中也衍生出了了人權、自由、和平的概念,有些人竭盡所能只為了救一個人,有些人犧牲性命只為更多後代的權益,有些人入世為求兼善天下,有些人隱世為求獨善其身,他們突然知道了,當人的個體數越來越龐大,當人出現階級,當人的慾望無窮而不斷往上爬,當人產生衝突與戰爭,當人最根本仍僅僅是為了生存下去,卻再也無法脫離追求慾望的詛咒......世界大同、小國寡民,這些理想都成為被一再重演的歷史殘害的夢想。但他們仍持續抱持著美好的想像,只為了有一天能夠實現。

  人類是如此奇怪,如此奇妙。
  所以我們才會討論「死刑」的問題。

2014-05-08

什麼是美感教育?

蔣偉寧昨到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專案報告美感教育計畫,立委陳學聖表示,桃園地區許多學校因缺交通經費,幾乎所有學生在國中畢業前都沒去過故宮,遑論北部以外的地方,尤其弱勢生想看國家級表演是難上加難。反觀台北市的孩子,公車捷運方便,想看展覽資源豐富。
陳學聖認為,教育部若能讓全國學生在國中畢業前都能學會一樣樂器、參訪過一次國家級博物館、並到兩廳院欣賞一次表演等,完成三項指標,美感教育政策才算落實。蔣偉寧當場正面回應,他表示將立刻對全國500萬名中小學生進行美感教育普查,再評估如何編列經費,讓每一名學生在國中畢業之前,都能完成三項指標。教育部規畫,未來將會推動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參與「藝術與美感知能研習課程」,成立大專青年偏鄉藝術教育工作隊,設置北、中、南、東「美感教育大學基地學校」,協助推動美感教育等。
看到這則新聞,你有什麼感覺呢?
  說真的,很荒謬。

2014-05-03

(No) Nukes?


  我對黃絲帶沒有任何意見,也覺得蔣公和石獅子綁上黃絲帶挺潮的XD 另一方面,我不會去說林義雄作秀,也不會稱其偉大,這是我一貫不願對政治人物做出人格評斷的原則。

  核能有很多問題存在,或者也可以說,能源是一個困難的議題,我不敢出來說我懂,只能盡量去看。針對核電中的各個環節,都有兩派說法,核電廠若要除役,也必然是所有人都要思考能否改變。
  有可能核電供給的部分完全不需要尋求替代能源,如果那真的是多餘的電,且不須那麼多的儲備電力的話(和一位經常去審電費的經濟系教授討論過後,得知因為核電比較便宜,運轉率高,算是CP值最高的電,所以大多用於民生用電,當然這部分可能還有待商榷)。或可能需要替代,那就得想想比較好且大家能接受的方式,若轉為火力發電,可能二氧化碳排放量會再提高;而台灣地小還會碰到很多再生能源上的困難,諸如風力發電亦不適合建設在離人們住處太近的地方,低頻噪音會影響健康;若想和別國買電,也因是是海島而很難牽線。以及,核電廠完全除役確實還是有可能需要漲電費。在諸多問題之中,如何選擇出最適合的一條路,仍是一個有待討論的難題。至於核廢料,恐怕是極大的問題,尤其是現階段顯然處理不當,將是千年禍害,這是我最難接受之處(不過也有資料表示蘭嶼的核廢料輻射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恐怖,影響並不大,以及核廢料與癌症的關聯亦尚未被證實),而核安,也是造成人惶人恐的主因,儘管亦有在核電廠工作的人表示安全無虞。其實我並不敢相信有任何一樣東西是完全安全的,這時就不免思考著「信任」與「恐懼」的問題,我們究竟該如何信任我們的政府呢,我們究竟該如何免除心中的恐懼呢。

  我不是什麼專家,所以不敢下什麼定論,也不敢完全相信任何一方的言論,我只知道,大家都想要一個安全、健康、穩定的生活環境,但也確實,要做到越完美,基本上要付出的代價仍然會越大,我們還是得從自身著手節能,得試著丟棄一些慾望。

  在充滿黃絲帶的校園,我期許自己能再多去傾聽一些,再多去對話一些,我還是多想相信著人的善意,能帶領我們到更好的地方。


//參考資料//(僅供參考,保持懷疑,小心求證)

反核方(反核四) 擁核方(核能釋疑) 政府方
認識:為什麼反核 核安三問-包你不再恐核 台電:核能看透透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核能流言終結者 經濟部:核電知識快易通
能源時代-德國再生的希望 廢核: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經濟部:確保核安 穩健減核
台灣核廢料問題 三方共同偵測蘭嶼環境輻射事件始末
為何我們要反核四  
討論資料
TED:談反核沒意義,現在要談的是廢核
各種發電方法的外部成本

2014-05-01

化成 來人


  說來也奇怪,國中時在士林夜市的舊書攤,什麼都沒挑,就挑了一本《周夢蝶世紀詩選》,那是我讀的第一本詩集。而我也記得在2009年的台北詩歌節,當台上朗讀完周夢蝶的詩,周夢蝶本人從座中緩緩站起,一位女生攙扶著他,就這樣一步一步從第一排穿過中間走道走到最後一排離去,當時全場都起立致意,我遙遙望見,萬分激動。
  然而那是我第一次望見他,也是最後一次了。
  我曾經也想像有一天能讓他讀到我寫的詩,是無法實現了,卻也好,若實現了會顯得太不真實。亦記得觀賞「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化成再來人》時,覺得我所景仰的、遙不可及的詩人,是那樣真真實實,就像一隻蝶懸在空中,如夢似幻,卻擁有所有夢的質量。
「……
 我選擇行乎其所不得不行,而止乎其所當止。
 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
 我選擇不選擇。」
         ——周夢蝶〈我選擇〉

  或許不化為蝶,不化為莊,不化為來人,一即全,全為一,化為一切,化為就是自己。



2014-03-27

走 ◎高若清


  三月二十三日晚上,螢幕亮在臉上,房外新聞報導的聲音吸附著木門,像某種生物蜷曲在角落發出意味不明的聲音。突然有眼淚滾下來,燙了我的臉頰。我愣了愣,空空的心裡有個人跪倒在地上哭喊著:不要去啊——

  你還沒開始發光 / 天就提前黑了

  我覺得痛。每一篇朋友親身經歷的黑暗夜晚都令我痛,因為那是真的,那不在遠方,那些全像細針扎在手上。那麼細小,卻在尖叫。我告訴了我的家人,晚餐時間談著,所接受到的回應卻是「他們被利用了」、「流血就是他們的目的」、「學生能代表民意嗎」、「有意見就可以違法嗎」、「他們早有被打的準備」……我心裡那個跪倒的人突然憤怒地重捶著地板,吼著:「我的朋友就在裡面!」他哭了出來。「我沒有說他們是對的,但需要被這樣對待嗎!」他哭了出來,彷彿被打的就是他,流血的就是他,濕透的就是他,心碎的就是他——他是真的心碎了,碎得無比疼痛,他對著自己的膽小哭。

  你曾一階一階地靠近 / 真理:聽見瀑布聲  /卻看不見瀑布

  他衝出了家,整條路都被淚水灑得反光,他反覆想著自已心痛的原因。一位昨晚在行政院外圍靜坐最後被抬出的朋友出來陪他,他們散步經過青島東路、濟南路、忠孝東路,行政院外面有一排排警察,朋友平靜地說昨晚馬路上滿滿都是人、那一條巷子被打的比較多、很多人堅定地留著、手勾手時他緊張而太用力……他們平和且理智地談論起現場的情況,以及可能可行的下一步,就像那晚都是夢,沒有血、沒有破滅的夢,醒來就能繼續走了。
  他們繞了兩圈,只睡了三小時的朋友需要休息了,他們相互道謝,而後回家。
  馬路上的水痕蒸散了。他明白了自已心痛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看不見真理。是因為曾經相信人都擁有惻隱之心,因為無法理解權力與利益如何遮蔽一切,因為曾以為他們擁有理想,畢竟他曾好幾次試圖想像擁有權力的人睡前在漆黑的房裡都想著什麼。
  是因為受傷的永遠是百姓,被保護的總是政治人物;是因為有朋友在那裡,他真心希望他們不要受到傷害;是因為看見了人的脆弱,卻也看見人的堅強;是因為他心中沒有恨甚至沒有憤怒,因為他知道我們心中有愛,卻為愛受傷。

  未來還在另一山頭,你想 / 會有人陪你走到

  他走回了我心裡。理智的我知道是我們太天真了,是我們不明心機,我們有勇無謀,我們所相信的事物正在崩潰,我們像被整骨而陣痛,我們被暴力地要求長大——可是,可是我仍相信他,我仍相信朋友們所有的話,相信你們的勇敢,更相信你們的善良——當柔軟的善意被踐踏被棍擊而變形而染上髒污像灰色的毛球滾在地上,我們能不能滾在一塊保有中心那純白的善?能不能還是不要放棄,不要放棄繼續尊重地傾聽、溫柔地表述,能不能不要放棄相信……能不能就這樣讓我們陪著彼此走。
  走向不可知的未來,也不放棄你自己。

  未來還在另一山頭,我想我們能一起走到。

2014-03-14

台東故事03:天地一沙鷗

  牆的另一邊有反核廢遊行的聲音,還有南區管樂隊比賽的樂聲,而我們在牆的這一邊,聽廣原國小的廖校長講了一個又一個可愛的故事。

   校長說以前有一篇課文,講海鷗岳納珊的故事,還沒上課文,他就帶小朋友們到操場上,說:「開始飛!」怎麼飛呢?小朋友鼓動著手臂,當然是怎麼樣也飛不起來,但在校長的指示下,他們在空地不斷地跑啊飛啊整整一節課,回到教室時每個人都累癱了,校長說:「你們知道岳納珊的努力、辛苦了吧!」「知—道—了—」

  校長說班上的男生曾經笑女生月經來,他不疾不徐地打電話給男生的母親,然後把電話拿給男生,說:「來,和你媽媽說你剛剛對女生說的話。」結果小男生愣住了,哭了起來,他的母親則在電話那頭忍不住笑著。

  校長又說,在二十年前,他曾經出過一份作業,當他在黑板上寫下:『和家中所有的人、活著的東西說「我愛你」』,立刻有小朋友反對,但是作業不得不做,便產生了更多有趣的故事。例如一個小男生,在家裡等著晚歸的父親,當父親醉醺醺地回到家,問他怎麼這麼晚還沒睡,小男生說:「我在等你回來做作業啦!」「什麼作業啦?」「我愛你啦!」聽到這話,這位醉醺醺的父親馬上抱住小男生,猛親了好幾下,然後掏出一張五百元塞在小孩手裡。「所以是什麼作業啊?」「做完了啦!」後來小男孩和校長說希望這項作業能再多出幾次,他就能多賺幾次五百元啦!

  我們聽著這些故事,聽得好開心,廖校長是說故事的高手,也是個非常愛孩子的人。校長說,老師應該要讓孩子喜歡、期待學習,有時這可能需要一點天分,像校長這樣善於言說,有時這需要的是更多努力與觀察,培養與孩子的關係。讓學習變快樂,一快樂時間就彷彿變得快了,就像這個午後當太陽西下,我們還意猶未盡地想著校長說的這些故事,我們也在學,即使知道這段路途會遇到許多阻礙和困難,但我們都努力在學,而且學得很快樂,就像海鷗岳納珊「不斷地在挫折中練習」,不斷飛高飛遠,想著「在那嘈雜的海岸邊,會不會也有一隻海鷗正掙扎著,想突破自我的限制,並發現飛行的意義並不只是為了覓食的短程動作而已」。我想這就是TFT的信念。

2014-03-12

台東故事02:反核廢


  3月8日這天是台灣各地反核的日子。台東的訴求比「反核」簡單,這裡「反核廢」。核廢料比起因風險而令人恐懼的核電廠,對土地、海洋、生物以及人類,都是更直接且顯而易見的傷害,核廢料不是未爆彈,而是毒氣一般,無須地震或海嘯的侵襲,就滲透到蘭嶼的環境之中。
自從1982年第一批核廢料運往蘭嶼後,這個島上的達悟族人,也與核廢料共同生活了29個年頭。
翻開蘭嶼的反核運動史,29年前蘭嶼接收第一批1千多桶的低放射性核廢料後,蘭嶼達悟族人開始展開長期的抗爭。1989年,在當時達悟青年的串連下,發起了第一次的「驅除惡靈」遊行。1995年更發起「一人一石」行動,企圖封鎖自台灣出發、承載核廢料桶的船隻「電光一號」。接連3次的驅除惡靈行動、前往台北──這個達悟人口中「大島」台灣的首都──抗議,以及封港行動之後,1996年,蘭嶼成功阻擋電光一號入港,預計最後一批核廢料也就此運回金山核二廠內存放。
1999年的時候,彼時角逐總統大位的前總統陳水扁曾經承諾,2002年核廢料遷出蘭嶼,不過這個承諾,卻在期限到期時跳票,憤怒的蘭嶼人當年五月舉行廢核大遊行後,當年經濟部長林義夫親赴蘭嶼、行政院成立遷場推動委員會。2006年,《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通過後,台電依此規畫期程,當時預計2011年前完成選址作業、2016年前核廢料開始遷出蘭嶼。根據原能會放射性物的每月管制紀要,目前蘭嶼貯存場的核廢料桶數量,在去年檢整作業完畢後,共計有10萬277桶。(
2012/02/20 國境邊陲苦勞報導:核廢撤出空許承諾 蘭嶼貯存場前 達悟族人再驅惡靈) 
看著令人難以想像的數據,小小的蘭嶼島,居然有超過10萬桶核廢料,至今蘭嶼的人們居然與核廢料共處了30年,沒有完善處理的核廢料,讓蘭嶼的孩子罹患癌症,讓海洋的魚變形,讓農作物受到汙染,讓天堂中生出地獄。政府沒有兌現承諾,不敢正視問題,他們不知道當自己的孩子需要經歷病痛,是如何椎心。
希婻‧瑪飛洑指出,蘭嶼居民的罹癌率異常高,因為核污染的緣故,每一年蘭嶼人的死因排名都是癌症居首,政府卻從未認真看待;談起一件5歲女童罹癌的案例,更讓她忍不住眼淚潰堤,「一個5歲的孩子,就必須經歷十數次的化療,蘭嶼人究竟做錯了什麼?」希婻‧瑪飛洑表示,台電宣稱蘭嶼輻射監測結果低於安全值,但是達悟人卻明顯感受到身體變化。


2014-03-11

台東故事01:金黃色陽光


  周末與Teach For Taiwan的夥伴一起離開台北,前往台東,再一次地聽到了、也創造了好多故事,非常充實,是心靈上的充實與滿足,再加上台東悠閒的慢步調,讓這短短不到三天的旅程彷彿已是長長的假期。
  因為真的有太多值得分享,還是依循台東的步調慢慢來吧。

  我想揭開一切序幕的是上頭這張照片,當火車在早上六點半離開陰冷潮濕的台北,穿越連接頭城的隧道,陽光突然幾乎暴力地打進車廂,有人驚呼被陽光嚇醒,但那是何等的溫暖啊,那金黃色的天空、金黃色的海、金黃色的稻田,以及龜山島,彷彿真的在呼吸,像是剛浮出水面一般。這真是令人永生難忘的景緻,可惜我並沒能坐在靠海的窗邊位子,拿出相機努力地拍也拍不到幾張滿意的,但那畫面確實讓我醒了,一點也不想睡,不過顯然大多數人是睡覺比美景優先,一個個都忍不住拉上窗簾,因為陽光刺眼啊,實在有礙睡眠。看著那被金黃色陽光充盈同時充滿一張張睡臉的車廂,絕對具有魔幻的特質。
  我著迷了,好像再晃一晃,整車的人都要潛進金黃色的海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