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8

【看見印度】See India in the Slum — 不只是貧民窟(上)


說到「貧民窟」,你腦中浮現什麼畫面?衣衫殘破或髒兮兮的孩子來索取食物或零錢?一家七八人擠在隨意搭建的小屋中,屋頂可能還在漏水?雜亂不潔的環境、偷竊行搶的慣犯、勾結作惡的幫派?我們對印度的認識或想像十分侷限,對「貧民窟」亦是,唯一稍微具體的畫面來自《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這讓我得知有機會進入孟買最大的「Slum」時,複雜地思考倒空預設之後帶有的好奇,是否仍近似一種觀光心態,然而在印度參訪之旅最後一日上午,毫無預期的,我們已走進了「Slum」。

當日我們與 Teach For India 校友創辦的組織「Just For Kicks」夥伴相約交流,九點在一間尚未開門的餐廳前會合後,他們就帶領我們前往學校。我們越過一座天橋,有幾隻蜷縮睡在上頭的流浪狗,當我步下階梯,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棟沒有窗戶、牆面生滿壁癌、頂上一面波浪鐵皮的兩層樓房,一個男人在二樓陽台看著底下。我隨即快步跟緊前面的夥伴,同時留意起腳下,因為路面不時有積水和泥濘,以及混雜其中的垃圾殘渣。那一刻我發覺這裡和先前所到之處不同,即便是開放的戶外空間,卻彷彿走進四散垃圾氣味的房間。

穿越街頭,要轉進學校時,有好幾個身穿藍色制服的男學生從校門口奔出,配著歡呼跳越橫過門口的一大灘積水,再轉過身笑著,不知道是打算逃學,還是歡迎我們。而後交流中我才知道,這是一所在 Slum 當中的學校,學校裡都是出身於此的孩子。

在印度,多數學校沒有體育課,「Just For Kicks」選擇與學校合作,成立足球隊,透過專業的教練與訓練過程培養孩子的領導力(leadership),期許能讓孩子長出可遷移至學業、生活、個人發展的能量。交流一段時間後,他們帶一群孩子和我們走過天橋,步行大約十分鐘後抵達可以踢球的公園,嬌小的孩子們各個眼神有光,擺好架式,準備迎接我們一起加入的訓練。我拿起相機拍攝他們嬌小的英姿,看似二三年級的孩子們,實際上竟是五年級——因為住在 Slum 的孩子往往營養不良,長不高。


奔跑、跳躍、將球踢向彼此,收隊時大家的T恤已染上土地的色彩。教練集合孩子們,請他們說說今天學到什麼,頃刻大雨無預警地灑落下來,當下孩子們仰起頭笑了,他們伸出手摸摸雨水,雙眼像是被洗得更加炯亮,繼續在教練的引導下反思。老師指示移動到涼亭時,孩子都在雨中奔跑起來。

我記著這刻孩子迎接雨水的歡欣,與跳躍水窪的少年們同樣記著。他們與那樣的氣味、泥土、雨水相存相處,在那裡生活並用力打開嬌小的身體,刺激心跳加快,讓血液與氧氣帶動肌肉與神經,感覺每一次腳尖觸地,每一次指尖接雨,每一次心上的自由。

他們是生在「Slum」的孩子,我所能見的不同,卻無關貧窮或苦痛,而是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好似電影《貧民百萬富翁》的導演 Danny Boyle 在拍攝花絮中說的:「貧民區並非靜若死水,並非如你所想的只有貧窮和死亡,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熱鬧的場所。人們互通有無,互相欺騙又互相幫助,如同別的社區一樣,熱鬧非凡。」


與孩子告別之後,我們前往此行最後一個行程,是領隊額外安排的貧民窟步行遊覽。或許是一種巧合,這一日的行程在我們的鞋上留下屬於「Slum」的印記,褐色的泥土來自足球場,而黑色的,來自亞洲最大的Slum——Dharav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