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

給煩惱的高中生——關於未來、課業、人際關係與時間規劃


  一位朋友問了幾位高中職學生:「身為 高中/高職 生的你,有著怎樣的煩惱?」得到一些回應,我稍加整理如下:
  • 未來方向(職涯發展):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從事的專長、自己到底要什麼。
  • 課業壓力:「現在所學的東西和未來想要從事的行業沒有關聯,那該如何取捨?」「到底我現在很努力的讀書,我也真的考上了好的大學,那我的未來真的能如我所願的比較輕鬆嗎?」
  • 人際關係(親情、友情、愛情):父母所施之各方面壓力、「大部分的班級有點像亞社會,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自處」
  • 時間規劃:活動多導致時間不足、睡眠不足
朋友邀請我回應,我想是個不錯的機會,於是把自己的想法整理起來,希望或多或少能對高中生有一點點幫助。但在針對各方面問題提供實際建議之前,想先說:「沒有任何人的人生是筆直的道路,沒有任何人從來不曾轉過彎,或是老早就確定自己的終點在哪裡。」當然,了解這一點也不代表我們面對未來就不會擔憂,況且高中階段的學生其實是很辛苦的,不僅要開始面對未來,卻又有諸多現實壓力,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時間被填充得非常緊,我認為這是高中生會茫然、迷失或焦慮的原因。因此,我還是試著提供一些具體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如何探索自己的未來方向?


  第一,關於「如何探索自己的未來方向」。
  如果學校老師沒有帶著做這方面的思考,學生必須自己騰出「沉澱的時間」,最好在不會受到干擾的地方,自己靜下來想一想:
  • 「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 「現在的學習的事物中,哪些讓我感興趣、不會厭煩?哪些是我能輕鬆駕馭的?」 
  • 「我對什麼感興趣,一做就會忘記時間,而且很快樂?對什麼事情則完全不行?」 
  • 「如果要往某個方向繼續探索,我可以尋找哪些資源,或者要具備哪些能力?」
......還有很多問題,可進一步參考《發現天賦之旅》,這本書透過許多提問,讓讀者進行自我探索,相當不錯。想過這些問題之後,梳理一下自己是否有了大致的方向,如果有了,就朝著那個方向多加了解或嘗試吧!在try and error的過程中,慢慢發現自己比較適合什麼、比較投入什麼。
  其實許多人都大學以後,甚至三十歲以後才找到自己真正想投入的職業或生活方式,因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職業不一定還會喜歡;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可能換算成金錢就減損了興趣。選擇職業時,職業的文化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也有可能最適合自己的那件事情,還沒有出現在人生中呢!所以多了解這個世界、多嘗試各種可能,是不二法門

二、課業這麼繁重,意義到底是什麼?


  第二,課業壓力,與課業的意義。
  邀請同學先問問自己:「我認為現在的學習有哪些具體意義?對自己有什麼幫助?」
  自己去找到學習的意義,別等老師告訴你。經常會有人告訴你,有天會發現自己所學過的東西其實多少都會派上用場,我覺得這是真的,只是比例問題。而我個人認為在高中時期學的許多東西,其實是在學習能「與各種領域的人溝通的語言」,這一點在上了大學之後會更加彰顯出來。
  另,現在課業繁重,和考試脫不了關係,許多同學也提到考試壓力。關於考試,我認為要認清「考試的意義」
  • 校內的段考是階段性學習成果的檢驗;
  • 升學考試則是為了將學生分流至不同領域。
如果認清這一點,通常我們就不會認為段考成績有那麼沉重了,因為段考成績反映的是「我有沒有認真上課學習與複習」、「我有沒有搞懂這些概念」,如果沒有,就再加強。
  升學考試的結果影響了大學之路,但首先也要知道,如果自己夠認真,態度夠積極,即便考差了,在大學也還有很多空間可以轉彎。既然升學考試是為了分流,那麼知道自己「要往哪裡流」其實是優先於成績的,這就得回到第一個問題去探索了。至於實務面,學測是極具策略性的,最好先清楚自己的強項與喜歡的方向,進而試著在那方面的科目獲得較突出的成績,弱項則試著穩住基本分。(實例:我清楚我要讀的是文科,所以我的國文和社會都拚到15級分,英文也把握住,數學自然就穩基本分,就算這兩科失利了也不會太慘。)
  認清意義,比較能減輕課業與考試帶來的壓力,也比較不會那麼厭惡或焦慮。


三、家人、朋友還有情人,人際關係怎麼那麼難?


  第三,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每個人一輩子的課題(看看歷來所有文學和藝術幾乎都無法和情感、人際脫鉤),人們都是在一次又一次與他人的磨合與衝突中成長的,重點是:要成長。
  當然,大家都不希望在人際關係上有太多的傷害,無論是傷害了他人,還是被傷害。那麼,或許可看一些和「心理」有關的書或文章,多少能幫助自己看開一點、寬心一點,也細心一點,多一點同理心。其中,我覺得了解薩提爾模式中關於應對姿態和內在冰山的論述,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和情緒,知道在表面的言行背後,其實有更深層的東西需要去梳理。

四、課業加上活動,我才高中怎麼會那麼忙?

  第四,時間規劃與取捨。
  有經營社團,又在乎課業的高中生,一定覺得生活忙翻了。不過這也正是學習時間規劃的契機。我自己高一就頗投入社團,高二則擔任社長,所幸成績不減反增,持續進步,因為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找到讀書與生活的步調,前提是要足夠了解自己,因此也需要花時間問問自己:
  • 「放學之後,我怎麼運用時間?」(做紀錄,N小時做什麼)
  • 「哪些事情其實可以在課堂中,或在校時間就完成?」(想想專心上課能節省多少課後彌補的時間?)
  • 「我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讀書,最能專心、效率最高?」
  • 「社團活動對我而言有什麼意義?我想參與到什麼程度?」
高中時,我規劃時間的方式是以「一周」為單位,每次規劃一周的時間,哪天要考什麼、何時要先複習、哪些時段有活動無法讀書、哪些事情要優先處理、哪些若耽誤了還可挽救——都一目瞭然,只要突然不知道要做什麼,就看一下自己的行事曆,核對有哪些待辦事項。此外,強烈建議避免把時間排得太緊,因為太多無法達成會讓人喪氣,也會把自己弄得很焦慮。
  而睡眠時間也應該在自己的規劃中,更可思考是哪些事情壓縮了自己的睡眠時間?哪些是可以取消的?例如若是因為補習,請思考一下是否可取消補習,以課堂投入與自我複習的規劃來替代,特別是睡眠不足的情形嚴重時,應該與家長溝通一下。身體健康絕對是不可忽視的,況且,可拿出科學證據:睡太少會變笨,記憶力和專注力等腦功能都會明顯下降(請參考:睡不夠8小時,你的大腦真會變慢)。

我高二時的行事曆,除了寫上小考、要交的作業和一些活動,也會把該周待辦事項寫在一旁,完成就打勾。(以前的字跡和現在差好多呢!)

勇敢提問吧!

  最後,我想說,無論面對什麼煩惱,「勇敢提問」吧!尋求協助是很重要的,現在無論網路或實際的資源都很多,但資源不會主動來到我們面前。別害怕提出問題,當你舉起手發出信號,一定會有人前來幫助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