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電影《腦筋急轉彎 Inside Out》的情緒教育20問

Inside Out / Peter Docter / Disney&Pixar / 2015
  Disney與Pixar的新作品《腦筋急轉彎 Inside Out》,由《天外奇蹟》的導演Peter Docter編導,上映沒多久便造成轟動,大人小孩都說好看。上周也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觀賞,看得很享受,馬上認定這是情緒教育或生命教育的絕佳教材。因此,和觀賞其他電影時不同,我並不想寫自己的觀後感,而是想提出問題,讓自己反思,也提供討論。
  我認為,與其說《腦筋急轉彎》呈現的是一個故事,它更接近一個絕妙的idea。這是個將人類大腦具象化的idea,裡面不只有情緒,也有記憶、幻想、夢、潛意識等等,那就是我們的大腦,我們無法自行觀看的內在,豈不是妙極了!(其中真的有許多巧思,例如長期記憶儲存的地方長得很像大腦皮質的形狀。)
  有了Disney和Pixar來說故事、製作動畫呈現,讓大腦運作變得非常生動,也充滿情感。我想,這是一部非常適合老師帶著學生、家長帶著小孩一起欣賞的電影,而欣賞之後,也別忘了引導孩子想一想吧!

—下文可能透露部分劇情,若您擔心影響觀賞心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這是《腦筋急轉彎》裡的五種情緒化身,左至右的中文譯名為厭厭、驚驚、樂樂、憂憂、怒怒。

1. 女孩萊莉出生時,最先出現的情緒是哪一個?你覺得每個人出生時最先出現的情緒都一樣嗎?
2. 樂樂、憂憂、驚驚、怒怒、 厭厭,這五種情緒各有什麼特色?他們有共同的工作和使命嗎?
3. 故事中總是情緒透過萊莉感受到外在事物後,操控控制台,萊莉才有下一步動作。而記憶又都帶有情緒。你認為我們總是情緒先於行動、記憶總是帶有情緒嗎?
4. 萊莉有什麼樣的「島」和她的核心記憶相呼應呢?你覺得屬於你的核心記憶可能是什麼?你的核心記憶又會創造出什麼「島」,帶給你什麼影響呢?


5. 你喜歡萊莉的「幻想樂園」嗎?你的幻想樂園會有什麼呢?或者,你也有過幻想的朋友嗎?他是否被你遺忘了呢?
6. 你覺得「抽象化」是什麼樣的過程?會像小彬彬、樂樂和憂憂那樣變成扁平的嗎?變扁平代表什麼呢?
7. 「思想列車」會經過腦中每個地方,有著隨前進方向延伸的軌道,還有車站,這個「思想列車」代表什麼呢?
8. 萊莉的「潛意識」裡有什麼?你覺得你的潛意識中可能有哪些讓你恐懼的東西呢?
9. 「製夢工廠」符合你想像的夢境來源嗎?為什麼?
10. 你有突然從睡夢中醒來的經驗嗎?那是什麼樣的夢和感覺?


11. 當憂憂說自己變得很奇怪,無法控制自己去觸碰萊莉的記憶,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12. 樂樂一度隔開憂憂,或想拋下憂憂回到總部,害怕憂憂會傷害到萊莉。你認為有任何情緒是不好的,應該屏除的嗎?為什麼?
13. 火箭車被推下遺忘山崖時,小彬彬非常難過,樂樂想為他打氣,卻失敗了,最後是憂憂讓他重振精神,樂樂和憂憂的做法有什麼不同呢?難過時,比較希望身邊的人用什麼方式安慰或陪伴你呢?
14. 樂樂看著萊莉打曲棍球得分,最後卻還是輸了,發現這個記憶含有兩種情緒,而且情緒的轉換很微妙,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15. 你覺得快樂的記憶是可以「創造」的嗎?為什麼?
16. 樂樂和憂憂不在時,控制台的主控權主要由怒怒掌握了。你有過不斷感到生氣、憤怒,卻不知道原因的經驗嗎?
17. 萊莉腦中的四座島分別因為萊莉做了什麼而崩落?你覺得其中最重要的島是什麼?為什麼?對你自己來說也是嗎?
18. 樂樂和憂憂終於回到總部時,樂樂為什麼選擇讓憂憂去控制台?憂憂讓萊莉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萊莉的父母又怎麼回應呢?


19. 最後萊莉大腦總部中的控制台換新了,有了「青春期」的按鈕,記憶球也變得多彩繽紛了。你是否也發現萊莉的爸爸媽媽腦中的控制台比較大,每個人的大腦內部還有不一樣的色調或佈景,甚至五種情緒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呢?你覺得這代表什麼?
20. 整部電影中,最讓你會心一笑的地方是什麼?最讓你緊張害怕的地方是什麼?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又是什麼呢?想想看為什麼,是不是哪些劇情和自己的經驗有呼應之處,或者,那反應了你心裡的渴望呢?
——

  以上便是我觀賞《腦筋急轉彎》之後想到的一些問題。除了上述20問,其實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面向:「你覺得萊莉是個幸福的孩子嗎?」
  對我來說,這個問題隱含著萊莉的成長背景、童年記憶、人格特質,還有父母以什麼樣的態度與姿態應對她。試想,如果萊莉童年儲存起來的核心記憶不是樂樂的金黃色,而是充滿憂憂的藍色、驚驚的紫色、怒怒的紅色、厭厭的綠色?試想,如果萊莉的爸爸在餐桌上發火時,不是請萊莉回房間,而是破口大罵,甚至打個手心?試想,如果萊莉的媽媽在萊莉突然跑出曲棍球場時,不是擔憂地想瞭解萊莉的心情,而是責備她為何放棄?試想,如果萊莉轉念回家,落淚道出心情時,她的爸媽不是給她擁抱,而是立刻逼問她為什麼翹家、為什麼不接電話?
  很多時候,家長與老師怎麼應對孩子的情緒或行動,是一個孩子會不會逐漸喪失情感或封閉自我的關鍵。面對孩子們尚未成熟、充滿騷動的心靈,有時大人也會非常焦慮、憂心,但我們可以學習,像萊莉的爸爸在生氣之後,對萊莉坦言抱歉,當萊莉不予回應,他則給予孩子靜一靜的空間;像萊莉的媽媽觀察到萊莉的不對勁時,試圖瞭解發生了什麼,請孩子理解父母的難處,也同理孩子。這不容易,畢竟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我們的大腦也會成長,看看萊莉父母的情緒如何操縱大腦總部,那裡或許不存在一種情緒叫作「理性」,運作起來卻很有「秩序」。萊莉很幸福,因為她擁有願意蹲下來擁抱她的父母。我們能否成為,無論孩子的內心有什麼樣的情緒,都願意蹲下來聆聽,並擁抱他們的大人呢?

  我想,《腦筋急轉彎》具象化的不只是大腦本身,也很細膩地表現情緒與記憶如何隨一個人的年齡、性別或狀態產生變化。這部電影要說的,不只是情緒如何運作、人們如何被情緒牽著走,也不僅是傳達「我們應擁抱並接納自己的每種情緒」,還有一點,可能是這一切風暴或平息一直都在我們的內在醞釀,有時行為本身並非簡單的對錯,還有更深的、有時自己也搞清楚的東西在轉變。況且對每個個體而言,每種情緒或每個記憶都有不同的意義與作用,或許連我們自己都探索不清。但是,記得關照自己的內心,因為無論是哪一種情緒,其實都有共同的使命,便是「希望你好」、「想要保護你」,那也正是我們心底的渴望。

2 則留言:

  1. Kate您好

    我是《VidaOrange》(http://buzzorange.com/vidaorange/)生活報橘的實習編輯,奕佑,
    不好意思打擾了! 我們是一個關心生活、教育、職場、健康的綜合性媒體。
    我們主編與我關注到您於個人專頁上發表的此文,認為有精闢又有趣味,因此冒昧來信,想詢問是否願意授權此篇文章,讓我們透過刊載,與更多讀者分享?
    若願意授權我們刊登,我們會註明清楚「文章來源與作者,並且會在文末加上原文連結、貴網站部落格,以及貴網站的粉絲專頁」,讓有興趣的讀者能夠回訪;另外,考慮我們讀者社群的喜好與屬性,或許會下一個讀者理解並且會更有共鳴的文章標題。
    轉載規範會依照您的需求調整。再麻煩您評估、撥冗回覆!
    在此跟您說聲感謝:)


    李奕佑
    VidaOrange 實習編輯
    leeeleanorcl@gmail.com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非常感謝,我已回信給您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