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荷比盧探險記】旅行印象(3)Access at your own risk

盧森堡的阿道夫橋下,步道旁的告示牌寫著「風險自負」。

回國之後,我最常分享的印象之一,是很少看到警示標語。

最先發現這件事情,是在阿姆斯特丹的 Nemo 科學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真的是我去過最好玩的),因為這個博物館有非常多互動設計,卻都沒有特別的警示,例如玩泡泡的地方,沒有寫著「小心滑倒」;流水裝置附近,不會註明「請勿潑濺」;一台機械式電梯也沒告訴孩子「小心夾手」。當時我非常訝異,因為我可以想像在台灣,一定會貼上標語的地方。

Nemo 科學博物館讓大家玩得很開心,也沒提醒你別把泡泡水弄出去,或是小心滑倒。

2023-05-06

【荷比盧探險記】旅行印象(2)溝通需要人的善意勝於語言

比利時的博物館展板上通常會有四種語言:荷蘭文、法文、德文、英文。
 回來後,有朋友好奇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對於觀光客的語言友善程度」,於是我查詢了一下,發現有份研究顯示歐洲各國國民的英語水平 No.1 是荷蘭,比利時是 No.6,盧森堡是 No.16(EF EPI Reports 2022)。

本次旅行的實務上,荷比盧三國車站、App、各官網的購票系統都一定可以選擇切換成英語,所以我們後來所有票卷都直接從官網購買。

基本上知名的觀光景點或博物館都會有英語導覽或英語說明手冊,荷蘭部分景點甚至有中文語音導覽(如梵谷博物館、林布蘭故居、運河遊船)。不過超市通常都只有當地最通用的語言。

各國語言使用上的特色還可以分別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