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6

《教師效能訓練》: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5項訓練(下)

湯瑪斯.高登《教師效能訓練》
(2013新雨出版

如何有效的建立教導者與學習者之間的關係,
無疑是愉快教學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環。
——

《教師效能訓練》的內容很豐富,也頗有價值,我將其重點分為五個部分,並分為上下兩篇分享,上篇為前三項訓練:
  一、了解自己的「接納線」
  二、小心「十二種溝通絆腳石」
  三、積極聆聽—捕捉弦外之音、表達「我訊息」

  此篇為下篇,接續上篇,分享後兩項訓練:
  四、一起找出我們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吧!
  五、成為一個「有效的顧問」

  接下來,即分享後兩項訓練的內涵,與我的一些想法或啟發。

《教師效能訓練》: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5項訓練(上)

湯瑪斯.高登《教師效能訓練》
(2013新雨出版

如何有效的建立教導者與學習者之間的關係,
無疑是愉快教學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環。
——

  湯瑪斯.高登最主要的兩本著作是《父母效能訓練》《教師效能訓練》。他所謂的「效能」,建立在「良好的關係」上。為了創造良好的關係,「溝通」就成了關鍵的課題
  在《教師效能訓練》中,高登說明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是:
  • 坦白或明朗,誠實無欺
  • 關心,彼此都知道自己為對方所重視
  • 彼此互相信賴
高登也強調個體的獨立性,兩方互動相處時,應「允許另一方成長並發展其獨特的個性與創造力」,且彼此適應對方的需求。不過,我們都知道,在「父母與孩子」及「教師與學生」這兩種關係中,因為身分本身就產生了權力與期待的落差,所以要達到理想的互動關係,其實有賴自我覺察、學習和訓練。而《教師效能訓練》便提供了一些方法,我將其分為五個部分:
  一、了解自己的「接納線」
  二、小心「十二種溝通絆腳石」
  三、積極聆聽—捕捉弦外之音、表達「我訊息」
  四、一起找出我們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吧!
  五、成為一個「有效的顧問」

接下來,就分享這五項訓練的內涵,以及我的一些想法或啟發。由於資訊量頗大,文章會拉得很長,故分為上下兩篇分享,上篇為前三項,下篇為後兩項。此篇為上篇。

2015-12-25

比聖誕快樂更多的祝福


  有一陣子對於商業行為下的節日有點嗤之以鼻,這次聖誕節卻有不同感受,忽然覺得送禮、送卡片或送任何東西,「送」這個行動本身就充滿意義。「送」的那一刻,或許短暫無比,「送」之前卻是久釀的心意,從設想喜好、挑選品項、下手購買,到細心包裝、附上小卡以及等待送出禮物的最佳時機,全是再三思量,全是真心著想,而且絕非苦思,總是充盈喜悅。或許不過輕薄小物,或者毫不貴重的一顆巧克力,其實都積累著一層又一層,比任何包裝更為繁複精美的一顆心。
  送老師與學生禮物或巧克力時,那感覺特別純粹。他們並不期待、也無預期我帶著禮物到來,我也並不冀望能獲得禮物,這樣的給出與獲得甚是簡單,簡單卻很真誠。或許,維繫關係需要的僅是如此,是感覺自己被默默地重視,是感覺自己付出得愉快,是想到彼此沒有負擔,是自然的流露、沒有一絲緊張或一毫害怕。

  今天回市大同當半天聖誕老公公,一大袋巧克力分給301、309、312、314,一邊用手機撥放"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為自己配樂。有的學生見我說好久不見,有的拿了巧克力笑瞇了眼說謝謝老師,有的問我現在在做什麼,有的剛拿到模擬考作文向我提問。距離學測僅剩一個月,愈來愈感受到學生承受著碩大壓力,我或許幫不上什麼忙,頂多分享一點國文科作答或寫作文的經驗,但能給多少鼓勵,就給出多少。
  一顆顆金亮包裝的巧克力,被我託付的,比聖誕快樂更多,比新年快樂更多,比金榜題名更多,是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在最苦悶的日子裡,還能有那麼一點甜。
 
  午休快結束時,我回到導師班。大部分的學生都睡得沉,幾個醒著的孩子向我招手。我從實習就格外喜歡午休時刻,喜歡看你們確實地休息,喜歡想像你們正做著夢——夢令人醒時多一分幸福、一分溫暖、與一分前進的力量。
  謝謝聖誕節讓我們有個理由相聚同樂。聖誕快樂,祝福、祝福、祝福。

2015-12-18

【實習老師是哪位】一個不完全真實,卻很真的故事


  現在是午休後的下午第一節,你正好要上台教學,你老早在午休時間準備好了,午餐也沒好好吃,就為了等一下這堂課,你想帶給學生一個不一樣的課堂。
  上課中剛響,你就已經在講台上就定位,但是,班上一片死氣沉沉,學生都還在睡夢中。你開始喚醒大家:起床啦!學生懶懶散散陸續起來,有幾個學生說「老師我要上廁所」。過了五分鐘,課程終於可以正式開始了,你心想,至少可以安穩度過這堂課吧。然而,當學生清醒,情況卻跟著轉變,你感覺到學生有點躁動,事實上,那是因為明天就是校慶,他們很亢奮。你忍不住在課堂中教訓兩句,就像你管理他們午休秩序和打掃時間要盡責,他們才稍微乖一點。
  下課鐘響,你有點失落,你已經有點忘了剛剛講了哪些細節,只覺得不如預期,沒有把課前準備的一切都表現出來。你和實習輔導老師討論,可是,實習輔導老師僅僅指出你的缺點,沒有給予其他具體或建設性的建議。老師對你很好,知道你餓了,還送一份點心給你,卻沒有滿足你想知道怎麼改進的渴望,甚至澆熄了你想得到一點正面認同的期望。
  剛回到辦公室,你臨時被學務處找去協助準備校慶,接著一整個下午都在勞動。幾個實習夥伴低聲抱怨,你不發一語。終於可以放學回家時,已經六點,你覺得很累。此時,你看到一個和你比較熟絡的學生走向你,才露出微笑招呼,卻發現學生有點面色凝重,他偷偷告訴你,班級群組上有幾個同學在背後說你的不是,覺得你太囉嗦。你感到一陣心痛,那是傷心。
  晚上八點,你癱在家裡,看不下書,原本還預定要備課,要讀一兩頁教育心理學,因為你給自己設定準備教檢的進度已經落後。你滑滑手機,想著明天是校慶,你卻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明天。

——
  這是一個不完全真實,卻很真的故事。
  這是我偷了很多朋友教育實習的經歷所拼湊出來的故事。
  一個故事裡,藏著很多問題,或許說不盡,或許說不清,但我仍相信,分享本身會創造契機,所有影響都因為關係的建立而擴散,所以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切,必須述說這一切,然後就在今天這樣的場合,因為個人獨自堅持的這份努力,讓我們有機會相遇,相互明白,這條路並不孤單,我們還有力量。

2015-12-11

談談政大文化盃罷唱運動——如果一首歌不能感動我,為何還要為它歌唱?

圖片轉自章凱閎:無聲合唱——政大文化盃合唱比賽的前世今生
  今年的文化盃有不少風波。最初學生會發起「創作校歌比賽」,我非常欣喜,因為大二那年,我們那群懷抱豪情壯志的書院記者們,也曾想做一樣的事(但最終宣傳不力,稿件近零而告吹)。
  這段時間,一直都有關注此事,只是沒有特別多說什麼,今天因為家人與我討論到此事,我想也可藉機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學生發起創作校歌,最核心的意念應該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認同感」,而不是拿著不合時宜的樂譜,唱不合時宜的歌。事實上,要唱好這類古早的校歌並不難,只要有足夠的技巧和練習,即便沒有感情,也能唱得宏亮,因為這些歌一開始的編曲就缺乏情感。所以,唱,不是問題;唱不唱,才是問題
  有人問我,唱個歌而已,既然只要有技巧就能唱好,那麼歌詞寫了什麼也就無所謂啦,反正沒人會在意。我認為,會「不在意」的人本身就先「在意」過——正是因為認知到那些歌詞不合時宜甚至荒謬無比才棄之不顧。但對於沒有這般意識的人來說呢?

  歌的力量,可比想像中強大。比如太陽花學運期間四處傳唱滅火器創作的〈島嶼天光〉,那傳播力與感染力必定影響更多人將目光轉向抗議的群眾,歌詞本身蘊含的意念,或多或少都會傳遞給聽眾。好幾年來,不斷被唱著的國歌、校歌或軍歌,那旋律和歌詞也會這樣傳入我們的耳朵,在我們還沒意識到之前,就被我們記憶。只要繼續唱下去,就是幫助那首歌傳播其中意義,無論效果強弱,歌沒那麼容易被忘記。
  因此,如果我們不認同一首歌,更不願意成為那一首歌的助力,當然可以選擇不唱。罷唱,失掉的只是名次,得到的卻是選擇共同承擔的凝聚。中文系一直以來,參與文化盃合唱比賽的初衷都很簡單,就是「快樂唱歌」,我們選擇的自選曲,從不是利於得獎的曲目,而是能夠先感動自己的歌。如果一首歌不能感動我,為何還要為它歌唱?

  很高興這份初衷一直被傳遞著,一屆接著一屆,更把那每一份感動,用歌聲在聽眾的耳窩裡撒下種子。那是我們對生命與愛的感動。那是我們用生命與愛唱的歌。
 
*補述:
  傳統不容易改變,畢竟傳統已經感染了好幾代人,那是一種共同記憶,也因此,我認為傳統校歌不見得要就此完全消失,要求直接取代或許是比較困難的,但可訴求讓指定曲不限於一首,而是並列兩首讓學生選擇。在高中生的縣市合唱比賽中,通常是兩首指定曲擇一,若政大這麼做,想必會少去很多紛爭。
  此外,其實我有點意外全場32支隊伍,只有8隊罷唱,代表仍有四分之三的系唱了原校歌。既然創作校歌已得到文化盃各系總召的認可,我覺得若能全部隊伍自行改唱新校歌,效果應該會比單純不唱原校歌更好,既能達到不唱原校歌的原意,也能傳遞這一代的學生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認同感。希望下一屆有機會聽到創作校歌的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