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以「小說」為主軸,以課本中的《紅樓夢》選文「劉姥姥」及賴和〈一桿稱仔〉為主要文本,並納入電影賞析與好書推薦,構成一系列的課程,期望藉此刺激學生思考:「人們為什麼要讀小說?」「人們為什麼要寫小說?」「是什麼讓一部小說成為不朽經典?」等問題。此篇記錄「小說課」的課程設計初衷,以及第一堂課的開場鋪墊,以及學生的一些回饋。
課程設計初衷
在第二次段考後,剩下的課文剛好有兩篇小說,一為《紅樓夢》的選文「劉姥姥」,一為賴和的〈一桿稱仔〉。先前就留意到小說是學生最喜歡也最容易親近的文類,我認為應該可以針對「小說」作一系列的課程,其中便可包含課本的選文,甚至納入電影賞析與好書推薦,也為此特別參考了許榮哲的《小說課》三部曲,尋找教學靈感。
與此同時,我正在閱讀《核心問題:開啟學生理解之門》一書,認為可嘗試為「小說課」設定幾個核心問題,藉此構成教學脈絡(當然,這些問題是否夠好、夠核心,又運用得如何,是值得再反思檢討的),問題如下:
- 人們為什麼要讀小說?
- 小說是……?
- 人們為什麼要寫小說?
- 是什麼讓一部小說成為不朽經典?
這些問題都是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能夠發表看法,並且可透過閱讀與思考更進一步拓展、深入的。在這些問題之外,我另以「看過什麼印象深刻的小說?」為開場,吸引學生進入小說課的情境,並且逐步提供一些閱讀小說可以思考的面向,期望學生能藉由這些撇步讀出更多感動與深意。以下便紀錄「小說課」的第一節開場鋪墊。
Step 1:看過什麼印象深刻的小說?
從經驗切入總是最容易的,我一開始就問學生看過什麼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小說,學生此起彼落的嘀咕著自己喜歡的小說書名,而我也與大家分享自己高中時期閱讀的小說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本——《質數的孤獨》。稍微介紹這本書在講什麼故事,也和學生最感興趣的「愛情」主題牽上線,藉此引起興趣。(課後就有學生來借這本書了!)
● ● ●
Step 2:人們為什麼要讀小說?
我們為什麼要讀小說呢?為什麼自古以來,大家都喜歡讀小說?有學生說因為很放鬆,這是很好的原因,基本上沒有人不喜歡讀「故事」,「故事」總是能讓讀者輕鬆的進入另一個世界。那麼,這些故事、小說又有什麼樣的力量,能帶來更多收穫呢?我播放了TED-Ed影音:小說如何改變現實,引導學生思考小說可能帶來的改變與自我成長。
觀賞影片後,我仍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即是當時剛讀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心情。我認為這樣的小說讓我這種不曾瞭解那般痛楚的人,認識到這世上真的存在某些他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真正體會的痛苦,以及可能就存在於我們身邊、話語當中的種種殘酷。分享時,有同學說這太沉重了,我回應:正是如此沉重,這樣的小說才能讓我們對世界有更多認識,進而多一點點同理心,讓我們在現實中認識一個人時,可能得以更細膩、更溫柔。
除此之外,我也與學生分享了小說家朱宥勳在Hahow開課的宣傳影片,其中提及:已流傳千年的「小說敘事技術」在當今現實生活中被廣泛運用在電影、廣告、行銷等範疇,學習「小說敘事技術」不僅成本低、泛用性高、不會過時,還能讓我們擁有「看見後台」的力量。我將此一「看見後台」的力量詮釋為:增加觀看這個世界、社會、各種事件以及人際關係的視角,因此,在後續的課程中,我也一再將小說的賞析與現實生活的運用加以連結,提出學習閱讀小說的價值。
系列課程的最後,回頭總結「人們為什麼要讀小說?」為三大點(此部分也參考了郝明義《越讀者》當中關於小說的篇章:〈小說是三十萬字寫三十字〉):
- 馳騁想像的休閒 →想像力
- 同理心 →避免單一故事的危險性
- 改變認識世界與自己的視角 →看見後台
● ● ●
Step 3:小說是……?
然而,帶來這麼多感受與可能性的「小說」到底是什麼?是否有需要釐清?這部分我不打算帶學生深究,僅參考《聯合文學》第377期《小說是什麼?》,選出一些句子,讓學生瀏覽並說出自己心中的小說最接近哪一句,又或者最喜歡、最認同哪一句。(有同學指「三分真實,以及我們更相信是人生的七分虛構」,正好帶出「虛構」的概念,概略說明了一下。)
● ● ●
Step 4:讀出更多感動與深意的撇步
第一堂課的最後一步,是切入系列課程目標與期望的關鍵。由於透過文本學習閱讀小說的方法是後續課程的重心,也是較為困難的,我選擇以影片進行簡短的實際操作,期待讓學生立即感受到:習得某些方法將帶來嶄新視野。
這部分的靈感來自於許榮哲《小說課Ⅲ:偷電影的故事賊》的後記,其中寫到他在新加坡做「電影與文學」的研習時,以《賽德克.巴萊》的電影預告片為例,點出一個咒語:好導演+不合理=意有所指(文學之美藏在這裡)。當時看到這篇文章(請參考許榮哲網誌版),心裡很興奮,因為許榮哲用很簡單的方式,引導出很不簡單的視角,其中同時涉及了情節的安排(剪接)與象徵。我複製了許榮哲的提問與引導,實踐在課堂中,雖然沒有讓學生落淚,但效果很顯著,由此進一步提出後續課程要學習的重點:「觀察不尋常之處→提出好問題」,並延伸說明小說的關鍵要素。
關於小說的關鍵要素,我自己融合了一些說法,形成下圖。其中,「人物」是最好理解的,需特別向學生說明何謂「情節」,以及「環境」包含了場景、背景等等。(參考資料:小說界的李洛克〈故事構成的3大要素〉)
我也參考了李洛克〈故事靈魂的3要素〉,應用到第一篇閱讀文本,以此概略介紹《紅樓夢》這本書的主題、題材及主線(如下圖),由此作為閱讀「劉姥姥」的前情提要。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在於,我並未將上述的「人物」、「情節」、「環境」與這部分的「主題」、「題材」及「主線」重複應用在後續課程的所有文本上,無法強化這些要素的重要性,若能重複應用,應能由老師示範漸進到學生自己寫出某一文本的要素。
● ● ●
小說課系列課程安排
- [課文]劉姥姥:一位好的小說家,如何操縱人物言行、場景與情節,凸顯人物性格與形象?
- [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如何辨析一部小說或電影有沒有好的開頭、中場、結局?如何在故事中看出主角的成長模式(英雄旅程的十二階段)?
- [課文]一桿稱仔:一位好的小說家,如何運用「象徵」傳達言外之意?
- [附加]推薦相關小說
學生回饋
從小說課學到很多對於小說的新看法,我很喜歡看小說,但以前都是看劇情,偶爾看點那些小說的主旨,可是從來沒有去深入研究過作者為什麼而寫,還有其中的意義。上了小說課以後才終於明白為什麼很多愛情小說都是悲劇,因為很少人的愛情是完美無缺的,那些太美好的小說只能帶給我們嚮往,並不能像悲劇會產生共鳴並且感動。
其實我滿喜歡讀小說的,只是真的沒時間……練習完,讀書也都要讀不完了,根本沒有多的時間看小說,這堂課讓我印象深刻或許是因為《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部電影、這本小說,它讓我體會到很多運動員該具備的態度、理念、心態,甚至是人生哲學。也讓我感受到電影與小說的不同。
從小說這課我學到小說的寫作手法,還有為什麼小說那麼重要,可以從很久以前到現在都還有人在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