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為什麼要寫作業?

photo source: http://www.taopic.com/
  前些時間學期即將結束,一位在蘭嶼教書的朋友敘述了自己與一個孩子的對話。那個不寫作業的男孩,面對堅持要寫作業的老師嘆了氣,問老師:「到底為什麼要寫作業?」「我寫得很累,你要改也很累,那為什麼還要出作業?這樣不是自找麻煩嗎?」面對孩子的問題,老師雖然一時語塞,但她看著孩子的雙眼,告訴他:「如果不會,那我們一起寫吧。」
  「到底為什麼要寫作業?」面對這個問題,老師與家長們會怎麼回應呢?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各自的答案,不過,我不禁也想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學生不喜歡寫作業的原因會是什麼?


不想寫作業的原因

  「到底為什麼要寫作業?」這個問題背後,很可能並不是不喜歡「寫作業」這件事本身。我會想先問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寫作業?」一開始,學生可能沒辦法馬上講出心裡的感受與原因,不妨與孩子慢慢聊、慢慢剖析,或說說幾種可能性,讓孩子知道可以怎麼描述心情,例如:
  • A「我不知道這個作業對我(學習)有什麼幫助。」
  • B「我很努力了,還是都不會寫、寫不好,讓我很挫折,也很害怕。」
  • C「我都已經會了,還要寫作業,很無聊。」
這三種原因只是我自己想像出來的,很可能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理由,然而,總得先試著理解與同理,才能思考適當的下一步。A或B的情況,比較接近朋友所描述的男孩,不知道寫作業的意義,或者寫作業這件事與負面的情緒是連結在一起的,這時,陪伴他一起克服困難,或者設計漸進式、有趣味性的作業,或許就是個好方法。而狀況C的小孩,不如跳脫課本習題和習作的框架,給予比較有挑戰性的作業吧!


作業的意義是什麼?

  另外,作業本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想,這可能是每位老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我目前想到作業有兩個意義:
  1. 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原來我們是一步步這樣學習的!
  2. 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況——學會了嗎?哪裡還有困難?
基於這兩個意義,設計作業與批閱作業時,其實也應以此為目的,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業不只是「完成一項老師交代的任務」,而是對自己的學習產生意義。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去發現「以後可以注意什麼」、「未來怎麼做會更好」,講求自我進步,甚至與生活、與生命連結。(當然,要設計這樣的作業還真不容易,批閱也會是一個大工程,因此,或許可善用共同備課、學生自評與互評等機制,減輕負擔,也讓學生了解到「作業是自己的責任」,以及在自評或互評的過程中學習發現問題。)

  此外,我想作業可能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寫作業本身很困難」這個歷程。當我看到朋友分享學生不想寫作業,我首先想到的是:寫論文好像也是這樣!前陣子寫論文計畫時,就有點A或B狀態的感覺,我知道自己我想學習新東西,卻感覺不寫論文也可以學啊,為什麼要經過寫論文這個過程,不斷歷經這種感受呢:
photo source: 條紋衣女子
不過事實是,當我一邊寫,一邊發現自己對於需要運用的理論或文獻還沒通透(當然沒那麼容易通透),確實感受到強烈的焦慮,可是,卻也發覺自己終究必須克服這個焦慮,因為這種焦慮其實會出現在很多情境中,可能是工作,可能是與人相處,可能是寫作業,如果我們沒辦法克服,選擇逃得遠遠的,問題本身還是無法解決。

  其實,「選擇逃避」多半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就選擇不要面對,但若這時有人可以幫幫我,給我一些方向、指點或協助,可能就能走過這一個關卡了!原來如此,想至此,我忽然能夠同理對於作業感到焦慮的孩子,也明白了這種時候應該——不要害怕,尋求幫助吧!就像那個終於勉強下筆寫作業的男孩,低聲開口問:「老師這要怎麼寫?」
  此時,大人們往往只要能作為「陪伴者」(更進階則作為「引導者」),就能引領孩子走過關卡了。所以,當孩子不想寫作業,或面對作業愁眉苦臉時,請和他說「我會陪著你」吧!

3 則留言:

  1. "練習"應該也是作業的目的之一。想一想自己如何學習鋼琴和圍棋就會瞭解吧。其實學科和才藝的學習是一樣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