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不錯的學生,就算平時沒有認真投入課程,基本上也不太可能被當。然而,能力沒那麼好的學生,必須認真投入課程,並且盡量不缺交作業,才能確保過關。對國文感到困難的學生,即便嘗試努力,但若不夠細心,或無法維持積極,也很可能不及格,而最後可想而知,他們很可能慢慢全部變成消極者。或許就是這個原因,讓我容易對有著聰明腦袋卻不認真的學生感到不滿......計算學生的學期成績後,有一些揮之不去的思考。
三次段考各佔15/15/20,平時成績則佔總成績50%,各項成績列在excel上就可以一目瞭然看出學生在考試與平時參與的情況大致是如何,與自己上課時留下的印象來比對,可大致歸納出幾類學生。
首先,語文能力不錯的,考前稍微準備一下就能過關,認真一點就考得很不錯。這一類學生當中,又有幾種不同類型——
- 積極者:平時認真投入課程,也認真準備考試(考試分數約85以上,平時成績85以上)
- 應付者:平時沒有認真投入課程,但會寫作業,拿平時成績基本分,考前才準備(考試分數約65-75,平時成績約70-80)
- 消極者:平時沒有認真投入課程,也不太寫作業,考前才準備(考試分數約65-75,平時成績60以下)
而能力相對沒那麼好,不拚一點就可能考不及格的學生當中,也有幾類——
- 積極者:平時認真投入課程,也努力準備考試(考試分數約60-70,平時成績85以上)
- 討厭考試者:平時還算有投入課程,會寫作業,但不太準備考試(考試分數約60以下,平時成績85以上)
- 應付者:平時沒有認真投入課程,但會寫作業,拿平時成績基本分(考試分數約60以下,平時成績65-75)
- 嘗試努力者:平時試圖投入課程,可是作業常搞丟(考試分數約60以下,平時成績60-65)
- 消極者:平時沒有認真投入課程,也不太寫作業,有點自我放棄(考試分數約60以下,平時成績60以下)
然而經過一番計算就會發現,能力不錯的學生,就算平時沒有認真投入課程,基本上也不太可能被當。然而,能力沒那麼好的學生,必須認真投入課程,並且盡量不缺交作業,才能確保過關。對國文感到困難的學生,即便嘗試努力,但若不夠細心,或無法維持積極,也很可能不及格,而最後可想而知,他們很可能慢慢全部變成消極者。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讓我容易對有著聰明腦袋卻不認真的學生感到不滿。他們喜歡跟你唱反調,分組時他們就是「豬隊友」(真有學生這樣說他的組員),甚至偶爾還要講講話干擾上課,可謂我認為最難應付的類型,因為他們不是有困難,而是單純不想合作、不想用心。可是,依照正常的成績計算方式,他們是不會被當的。我感覺這種類型有點像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然後和你說反正我沒犯法......
恐怕自己一向太認真,無法理解不投入的學生心態為何。難道是因為他們自認身有專長,頭腦也好,所以專長之外的事情投不投入無所謂嗎?我該如何去理解與應對這種,在我看來和「傲慢」相去不遠的態度呢?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我知道。我們不僅生來就有不同的智能、身體素質等等,又在不同社經背景的家庭中長大,到某個時刻,我們就會發覺「差距」何在。雖然我相信人最終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可是在找到之前,竟有那麼多讓人難受的不公平。體育班的孩子更清楚,如果長期在比賽沒辦法進步、突破、取得好成績,終究得選擇別條路走,有時練得再勤,也可能追不上那段差距。並不是說某些職業就「不好」,只是我也希望曾有夢想、而且努力的人,可以真正的「等價交換」,至少能過得快樂。同時我更希望,原本就擁有不錯資質、在不錯的環境中長大的人們,可以把自己的幸運,轉換為幫助他人、創造價值、超越現狀的能量,而非仗著自己的優勢,成為傲慢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