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30

【教學實驗室】體育班的國文課——全中運相關報導比較與換位思考

  體育班因全中運(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停課三天,前後也有部分同學公假訓練或出賽。在這麼一段熱血,同時對於體育班學生別有意義的比賽時期後,馬上接著上文言文有點太慘忍,於是思考著能夠做為緩衝、銜接的課程設計。
  最後,我為各專項搜尋報導,並以兩篇並列的形式,引導學生閱讀、找出異同。此外,請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想想若自己身為選手,希望記者問哪方面的問題;如果是讀者,又會期待讀到什麼。完整課程運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學生看到與自身專長有關的報導,都讀得特別認真,閱讀及思考出來的成果也不錯,故在此留個紀錄~



課程設計

為了以負擔較輕的方式進行,此一課程的設計很單純。
事前準備即蒐集可用報導,將欲並排的報導列印在同一張紙上,提供小組共讀(實可多印幾張,避免有同學沒有報導可讀)。分組方式則是直接以訓練專項為依據。
小組共讀時,以PPT秀出需思考討論的四大問題:
基本上問題描述得足夠具體,學生都能一看就懂,幫助進入討論狀態。學生較易有疑惑的是第3、4題,他們會想確認是什麼樣的假想,例如第3題是「假想自己是受訪的選手」,這樣寫出來會更明確。第1、2題較屬報導內的閱讀檢索,第3、4題則是報導外的換位思考,是特別能讓學生表達想法的部分。

學生成果

有些同學能夠運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相同處、不同處或報導亮點。
針對第3、4題,體育班的學生認為,一般讀者可能只會想知道誰是冠軍,或選手的相關八卦。但作為運動員,會希望從報導看到選手在練習時有沒有遇到挫折、如何堅持,以及從小到大的訓練方式與內容,也會留意選手的比賽成績和賽況細節,想了解優秀的選手是經歷了什麼、付出多少心血才得以獲得亮眼成績。此外,同學也會關注選手的自我期許、教練的期待,並認為記者應該訪問選手感謝的對象。
一般讀者通常只看獎項,運動員讀者則在意選手一路走來的過程。

採用報導


田賽
A|郭姵妤鉛球雨中摘金 誓言明年擲破14公尺( ETtoday東森新聞雲 )
B|吳忻慈鉛球逆轉 1公分之差擲破大會紀錄(自由時報)

徑賽
A|最速雙胞胎 造就東南獎牌庫(自由時報)
B|彰化全中運田徑 最速雙胞胎分獲200金、銅牌(蘋果日報)

體操
A|彰化全中運方可晴體操四連霸 開心與麻吉包辦雙金(蘋果日報)
B|競技體操方可晴四連霸全勝 麻吉賴品儒國女奪金(麗台運動)

羽球
A|大同高中超威!羽球團體賽強收3面金牌 (自由時報)
B|北市大同傲視群倫 包辦高男、女團及國男團3金(麗台運動)

柔道(為人物專訪,非全中運報導)
台灣柔道選手連珍羚:勿忘初心,以柔克剛(運動星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