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7

碩士論文口試通過的這一天

這一天大概比預期晚了三年。

口試報告一開始,我就簡單說明自己在計畫口試後做了什麼,我在蒐集資料的同時兼任體育班的國文老師一年,然後在分析資料與撰寫論文的過程一邊在 Teach For Taiwan 工作,至今接近兩年,我為此特地帶來 TFT 五週年特刊給口試委員,發現特刊和我的論文差不多厚。

其實這過程真的很艱難,不僅是因為質性研究的論文本來就不好寫,更關鍵的是工作對我來說太過重要,無論是作為教師,或是TFT的一員,工作帶來的意義感和成就感都遠遠勝過論文。

我一度在想,與其花時間撰寫論文,我更想花時間在我的工作上啊。同時,我不禁思考,把論文寫完究竟是為了學位?為了他人的期待?或是為了不浪費已經投資在學位的成本?又或是為了自身的學習呢?直到一天我和哈士奇聊起這事,他說,這是「沉沒成本(Sunk Cost)」的問題,過去已經付出的成本其實就是已經付出了,不會因為現在的任何決定改變這個事實,然而我們卻會認為如果後來的完成與否影響這個成本的價值,就經濟學的角度,這是不理性的。換句話說,我要不要完成學位,要考量的僅僅是當下與未來,而不是我或他人已經為了這個學位付出多少成本。

想通之後,一切好了許多,我開始認為無論最後有沒有畢業,我都可以接受,我只想做那個當下我想做的選擇,於是我選擇休假寫論文時不覺得浪費時間,心理上的負擔也少了許多。

不過這還沒有解決意義感的問題。我雖然常想著要為關心國文教育的朋友而寫,但更常想的是:區區一介研究生寫的東西有什麼價值呢?不是就放在圖書館積灰塵嗎?真正幫助我感受到論文有意義、有價值的,是我的指導教授。某一次與教授 meeting,當我說完那時的分析和想法,教授對我說:「這是很有意義的發現啊!」從那時開始,我才漸漸認同到自己的研究有些價值。

後來這半年,幾乎所有休假都在寫論文,五月更在密集訪校的縫隙騰出時間完成全文,那時壓力與焦慮罩頂,重聽計畫口試的錄音更對於教授們當初的讚揚感到不堪。也不知道這些時刻讓自己撐過來的是什麼,好像只是自己的一種堅持,堅持做不輕易放棄的人。

今天,今天終於完成論文口試,在報告前不知道該不該緊張,心情頗奇怪,結束後覺得太好了,又同時感到身體的疲憊襲來。辛苦了啊,這樣什麼都不放掉(其實這兩年來放掉超多朋友的約QQ)走過特別難的兩年(畢竟我的工作也有很多艱難,這兩年簡直是難上加難)。

能走到今天,最先想感謝的其實是論文中匿名處理的「林師」,是因為老師的願意,我才能夠進班觀課,並且訪談學生,有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因此在處理資料時總覺得那不只是資料,而是令我珍視的種種關係。

同等感謝的,則是我的指導教授,很幸運自己的系所沒有指導教授隸屬本系的限制,讓我鼓起勇氣詢問課程所的淑卿老師能否指導我進行研究,這一路非常謝謝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以高期許的提問引導我寫出更好的論文。而我也非常感謝師大的仁燕老師與語創恩師于弘老師,雖然從計畫口試後過了這麼久,今日依然給予我既切中要點又溫柔的回饋建議。

以及特別想感謝研究所的好同學琇媛和敏夷,總是被我用訊息問一堆論文相關的事情,還有敏夷今日前來協助真是幫了大忙!我也很感謝我的家人和同事給我的支持,還讓我學會放手一些東西,更相信一切依然能夠好好的,完全不用擔心。

雖然後來心中一直抱持著「還沒拿到畢業證書都不算真畢業」的想法,不過還是覺得能完成論文口試真是太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